县域新闻 本报讯(通讯员 巴永飞 李红鑫 记者 张明磊) 今年7月以来,麒麟区积极构建城市基层党建大格局,探索建立“基层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打通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城市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 建清单、明责任,确保“吹哨”有据。该区制定《麒麟区关于“书记吹哨、部门报到”的实施方案(试行)》,明确城区8个街道党工委书记、59个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为“吹哨员”,区直部门党(工)委党(组)书记为“接哨员”。麒麟区结合城市综合治理中面临的市容环境、生态环境、重点项目等问题和困难,对街道社区需要通过“吹哨报到”来解决的事项进行深入分析和筛选,制定出台《麒麟区“书记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的情形和标准(试行)》,明确了36项启动“吹哨报到”机制的具体问题。 建平台、优流程,确保“吹哨”有序。该区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接诉即办”平台,有序对“哨源”进行分级分类处置。社区网格员对“哨源”进行动态采集,能够解决的问题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由网格长上报社区党组织书记,统筹驻区单位、志愿者队伍、“两新”组织等力量及时解决。社区无法解决的,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报街道包保领导同意,并在街道备案后进行“吹哨”,街道相关职能科室或区级相关部门党(工)委(党组)书记迅速安排有关人员到社区“报到”,现场处置。 据介绍,“书记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实行以来,街道、社区共“吹哨”26次,问题解决率达100%,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目标。截至目前,在26件涉及市政设施、食品安全、便民服务、环境整治、突发事件等民生问题工作中,部门“听哨”后报到率达100%,有力助推了基层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