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承担2009年“微笑中国”全国口腔健康教育活动在云南省实施这项“任务”开始,昆明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医院)预防科主任李艳红就与公益活动结下了深厚情缘。10年来,她自己也数不清走过多少乡镇、去过多少学校、为家长和孩子讲过多少堂口腔保健知识讲座。 每当想起带领孩子们“侦查牙虫”时,孩子们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兴奋,李艳红的内心总是充满欣慰和满足。口腔公益活动于她而言,早已不再是“任务”,而是生活工作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国家级/省级相关专委会的任职、云南省“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普报告团专家、云南省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科主任、支部书记、教研室副主任等多重身份,让她把科普公益与医院常规工作、支部党建工作、科研工作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教学相长。 她和团队面对的群体也越来越广,从幼儿、小学生、孕妇,到机关、企业、社区老年人、孤残儿童、留守儿童…… 兼顾临床服务的同时,他们每月开展一次基层公益活动,业余时间扑在策划、宣传、实施公益项目上,成为了科室的常态。为了提升口腔健康科普力度,李艳红2009年申请实施了“提高本科生口腔健康教育能力”的教学改革,将公益科普工作培育成学院(医院)的特色文化。 近年来,学院(医院)的口腔预防公益之路更上新台阶,越来越多的项目 “找”上门来,至今已圆满完成国家级项目14项、省级13项、院校级17项,制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荣获各级奖项50余项,累计受益人群超过10万人。并获得“云南省青少年口腔健康教育基地”、入围国家“健康口腔推广基地”、被授予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整合资源 健康口腔-多模式口腔疾病防治—最佳影响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个口腔医生一天最多看30个病人,而一次公益活动可以为上百人做科普宣传。公益是聚沙成塔的用心和坚持,而推动主力主要在党员。”作为口腔预防儿牙党支部书记,李艳红认为,新时期面临新任务,支部更要发挥在基层的战斗堡垒作用,开展好科普项目,持之以恒打好口腔健康保健预防战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