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10月21日 星期一
第06版:云关注 走进漾濞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19年10月21日 星期一
一线见闻
下坝村:稻香鱼肥农家笑

    “今年我们增加了两个特别的节日,一个是油菜花节,一个是开渔节。”漾江镇安南村下坝村民小组组长吴荣忠介绍,“这是我们全村转型实践向乡村振兴迈出的一大步。”

    下坝村民小组背靠苍山,面朝黑潓江,是一个有着绿水青山的好地方。但是村民们一直从事传统农业生产,始终富不起来。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增收致富?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下坝村迈出了探索步伐。

    “以前村里一直以种植大麦为主,每亩的收入也就700多元。今年我们改种了油菜,每亩收入大概在2000元,比种大麦多了好几倍呢。我们把麦田变成了花田,还举办了油菜花节,吸引来了大批游客,都说这里风景好。”吴荣忠开心地说。据介绍,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今年下坝村完成了135亩优质油菜种植,产量达到54000公斤,其中最高亩产为401.2公斤,榨油10.8吨,主要销售给本地菜馆和游客,同时也在电商平台销售,最多的一家订购了1000多公斤。这是下坝为了探索增加收入和打造风景线迈出的第一步。

    在打造小春季节油菜花风景的基础上,下坝又在大春季节实行稻养结合的生态发展方式,让下坝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今年是稻田养鱼示范种植养殖的第一年,当时工作推进很困难,老百姓心里没底,无法适应这种新型的种植养殖方式,我们一直在做动员工作,终于有老百姓愿意尝试,拿出了33亩稻田。由县委、县政府出资往田里投放了800多公斤鱼苗。”漾濞县“新时代、新农村”示范建设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马仙月说道。

    “9月26日开渔节那天,我们没有想到稻花鱼这么受市场欢迎,来捉鱼的人那么多,稻花鱼在当天下午三四点钟就被抢完了,实在是出乎意料,这也验证了我们的创新和探索是完全正确的。”马仙月说,“参与‘稻田养鱼’的8户人家,最少的也卖了1000多元,老百姓的积极性也被带动起来了,之前对这种‘稻养结合’模式心存疑虑的都表示明年一定要参与。”

    马仙月介绍,不仅稻花鱼受欢迎,放了鱼苗的稻田不施化肥和农药,种出来的生态大米也备受市场青睐,已经预定出了几千斤。

    好山好水、好花好景、好鱼好米,吸引了大批游客,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老百姓看到商机,开起了农家乐。这样的转型实践既促进了产业发展,又有效地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在这里正在悄然迈步。

    本报记者 博达

    通讯员 朱莉存 刘融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