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梅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面对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现实挑战,云南举全省之力、尽锐出战,与贫困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心有曙光,不惧远方。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涌现出了许多极具示范效应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他们倾力而为,把责任情怀转化为实干动力,将累累硕果转化为真金白银,让真情帮扶汇聚成脱贫力量。 春有所种,秋有所获。近日,全省召开的脱贫攻坚表彰大会暨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对扶贫先进集体个人进行表彰。其中,中国电信云南公司(简称云南电信)扶贫办公室被评为脱贫攻坚先进单位,信产公司员工陈亿春被评为扶贫工作先进工作者,云南电信驻村扶贫队员范建云被评为优秀驻村队员。 谈及脱贫攻坚的有益经验和路径,云南电信党委书记、总经理王宏表示,公司一直以强烈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发挥优势精准施策,积极探索创新通信行业扶贫的新模式,打出信息扶贫的“组合拳”,扎实将省委、省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和集团公司扶贫工作部署落实到位,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广大贫困群众的好评和肯定。下一步,云南电信仍将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进一步发挥中国电信网络服务和信息化优势,为云南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构建扶贫工作新体系 在谷扎村,深入了解因地质灾害而撤离家园的拉金神古小组村民和实施易地搬迁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近年来该村葡萄产业发展的情况和面临的问题;与燕门乡党委政府领导、挂钩帮扶村两委领导进行座谈,了解燕门乡脱贫攻坚成效工作情况,共同商讨帮扶对策;参加2019年中国电信云南公司“金秋助学”暨教育扶贫捐资助学活动;到德钦县燕门乡扶贫挂钩点调研脱贫成效巩固工作,走访挂钩帮扶贫困户,看望驻村工作队员。基层走访、实地调研是云南电信扶贫工作的优良传统,而最近这次调研,“意外”的是收到了燕门乡一名公务员送来的锦旗,意在感谢电信公司对其攻读大学的学费资助。 这样的“意外”在云南电信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其实并不意外。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扶到点上、扶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是云南电信公司矢志不移的方向和工作的常态。遵循“因地施策、精准帮扶”的理念,云南电信多次深入挂钩扶贫的德钦县调查研究,主动与挂钩扶贫点党委政府对接,共同研究精准施策措施,积极向公司党委和扶贫领导小组汇报,组织各专业部门共同研究公司扶贫工作方案和计划,确定具体扶贫项目,组织召开扶贫攻坚推进会,积极推动各级公司落实扶贫攻坚任务,构筑扶贫工作新体系。 有了顶层设计的体系支撑后,如何才能快速落地执行?云南电信以责任明晰为导向,推动落实集团、省和州(市)县(区)分公司“三级扶贫责任体系”,明确网络建设、市场、政企、人力、党群、工会等专业条线部门的扶贫工作职责,建立涵盖定点挂钩扶贫、网络能力扶贫、通信业务扶贫、信息服务扶贫、公益扶贫等工作模块的“大统筹”“大扶贫”高效工作模式,各部门明确责任,又形成合力,协同省与州市分公司在全省共同推进扶贫攻坚工作。 于基层,云南电信选好队员,充实扶贫力量,做实“扶”的保障。2018年,云南电信扶贫办进一步选优派强驻村工作队员,在全省共安排挂钩干部1737人、驻村干部149人,挂包70个行政村,帮扶贫困户8110户。此外,云南电信聚焦驻村队员教育和管理水平提升,不仅对各级公司派出的驻村队员开展集中培训和线上培训,还邀请全国优秀基层干部和知名农村电商专家等授课,提升驻村队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实战经验,做到懂扶贫、会帮扶、精准扶。 开拓信息扶贫新格局 参与扶贫攻坚,欲取得突出实效,关键还在于自我优势的挖掘和发挥,这是云南电信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扶贫经验。身为数字云南的重要参与者,云南电信在网络扶贫和信息化扶贫方面加大投入、精准发力,致力提升扶贫的效能。 在燕门乡,云南电信共投入资金251.79万元,用于贫困村集体经济扶持、产业发展支持、助学帮扶以及扩大相对集中自然村组的网络覆盖、扶贫资费套餐、健康小屋、党建手机、乡到村的云视频会议系统建设等项目方面,贫困乡村和贫困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为脱贫摘帽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其中,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36.06万元,新增6座手机基站和8个自然村组的4G网络覆盖,270多户贫困群众受益;新建光宽带端口616个,覆盖13个自然村,360多户贫困群众受益。投入7.74万元实施教育扶贫,帮扶贫困大学生顺利上学,39名学生受益。投入19.24万元,扶持茨中村、拖拉村集体经济发展,以奖代补,鼓励挂钩贫困户发展产业,形成稳定收入,32户贫困户受益。投入22.372万元,向农村党员捐赠4G全网通手机终端188部,用于农村党建信息化应用,接收信息,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向乡政府和7个村委会各提供1套云视讯设备(8套价值6.4万元)。投入21.4万元,建设“健康小屋”和提升医疗诊疗水平。 此外,云南电信还以全光网省建设为契机,加大对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的信息化投入力度,为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持续努力。2015年以来,云南电信投入6.3亿元开展农村光网建设,投入10.1亿元资金开展农村4G网络建设。 探索通信扶贫新模式 信息化时代,搭乘数字快车,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是不少企业和个人的希冀。云南电信以广覆盖的智能网络为根基,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以数字应用为渠道,为社会民生发展的重点领域添加信息力量。 在信息服务扶贫方面,加大对云南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的维护、支撑和优化,充分发挥该平台在全省扶贫攻坚工作的管理、统计和决策中的作用。协助迪庆州扶贫办建设了州级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提升扶贫管理信息化水平和能力。同步推进“光网建设”与“互联网+应用”,推进信息化精准扶贫,推动贫困地区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新变革,带动产业发展,加快脱贫步伐。2018年7月,云南电信启动的云南省教育网络建设项目,为全省1.7万所学校、14万个班级提供“万兆骨干、千兆进校、百兆到班”的高速网络,助力教育扶贫,迪庆州教育信息化走在全省前列,省外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专程前来考察学习。在通信业务扶贫方面,出台相关政策,加大贫困村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针对贫困群众和扶贫干部制定并出台扶贫优惠资费套餐,让广大贫困户能够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4G、宽带和天翼高清电视等信息服务。 此外,云南电信扶贫办积极探索并开展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等多种形式的扶贫工作。在天翼高清IPTV开通“扶贫专区”,提供农业经济、知识科普、生财有道、每日农经等30多个板块栏目,同时在开机页面上提供“开机画面定制”,可以开展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农特产品的推介;积极推进“天虎云商”“央企扶贫馆”等电商平台的推广工作,推进消费扶贫;组织员工订购燕门乡农副产品,在物流和线下能力不足的偏远山区,探索如何开展网络销售。 通过共同努力,云南电信挂帮的燕门乡32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挂包的燕门乡、拖拉村顺利出列;挂钩的德钦县已脱贫出列32个贫困村,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建档立卡人口从2814户12332人减少到目前的59户210人,贫困发生率从20%下降到0.42%。 一线故事 涓涓细流 润物有声 “吾金丁主发展了养殖产业,干得风生水起”“从昆明培训回来后,贫困户女儿的比萨店生意越来越好,不但还清了贷款,还买了一辆小轿车”“扎史白宗家的两个孩子,大学毕业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家里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啦””……谈及公司“挂包帮”脱贫户的生活现状,云南电信驻村工作队队员范建云如数家珍。 回想3年前,范建云作为业务骨干被云南电信选派到德钦县开展扶贫工作。刚到扶贫点燕门乡,他便一头扎进了驻村扶贫工作之中。尽管困难重重,他始终牢记云南电信“将扶贫作为头等大事”的嘱托,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按照“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理念,全身心投入扶贫战斗之中。3年时间,一千多个日夜,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却有着不计其数的暖心故事,它们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贫困户的生活。 “喊十句口号,不如做一件实事。”这是范建云经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工作的真实写照。在扶贫工作中,凭着满腔热血和一股子干劲,他将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落到实处、做出亮点。 还记得松金康主家建新房的时候,为了在有限的资金下能如期交付房子,范建云硬是将自己和同事锻造成了“全能型”人才——一砖一瓦的采购、找建筑队伍、全程监管工程进度、甚至是打扫院落……他们亲力亲为,参与了新房从压缩成本到建成、搬家的每一环节。 这样的案例在范建云的扶贫历程中不胜枚举。在为群众办实事上,范建云还积极为村集体经济的产品寻找销路,一找电信公司工会给予采购支持,二是积极与当地邮政部门联系,寻求合作解决农产品运输问题;三是找社会渠道商谈本村土特产外销;四是在朋友圈发布信息,寻找合作伙伴;五是积极探索发展农村电商的可能性。这些尝试为后续规模发展电商打下了基础、提供了有益参考。 数据精准 对接高效 370多条对象数据核验规则、23个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功能模块、14期云南省分州市数据质量分析报告……云南电信信产公司陈亿春兢兢业业攻克技术难关,用先进数据技术为云南精准扶贫工作信息化贡献力量,极大提升了脱贫工作信息处理的效率。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扶贫,精准扶贫贵在“精准识贫”。为提升脱贫攻坚精准管理的信息化水平,2016年云南电信协同云南省扶贫办打造了具有云南特色的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陈亿春作为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项目团队的负责人,为云南省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成功开发和运行管理投入了大量精力,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 2016年4月,云南电信与云南省扶贫办打造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时,面临七大问题,一个个都是一道道高高的墙,几乎无法逾越。面临重重困难,陈亿春站出来斩钉截铁地说:“给我们一个月的时间,我们有信心能做好!”临危受命,陈亿春被任命为平台软件的开发负责人,而此前他从没有接触过扶贫工作,可以说对扶贫领域业务工作一窍不通。学习政策知识、请教专业人士、钻研业务难题……经过为期一个多月的刻苦研发,他带领着开发团队成功地推出了云南省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并成功上线试运行。 为保障云南省建档立卡贫困户数据准确,2017年,陈亿春带领开发团队认真分析研究,为云南省制定了370多条对象数据核验规则,细心地逐条解释并指导县、乡、村各级工作人员修正数据。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发布了14期云南省分州市数据质量分析报告,有效保障了数据的准确。 精益求精是陈亿春工作的信条。在他看来,精准只是数据价值体现的第一步,数据的互联共通将会对扶贫工作提质增效带来更多可能。于是,他带领团队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多次与省民政、农业、统计等部门的行业数据进行交叉自动比对。如今,大数据平台越来越完善,成功实现了省州县乡村五级数据无缝对接,并与教育、发改、残联、人社、卫计、医保、民政、工商、水利等9个部门之间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有力地消除部门间“信息孤岛”,提升了基层工作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