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10月25日 星期五
第03版:要闻云南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第09版

第10版

第11版

第12版
2019年10月25日 星期五
美丽家园共建共享

    “大家你帮我、我帮你,不仅彼此之间氛围更融洽,发展动力也更足,家乡面貌越来越好了。”正值秋茶采摘时节,记者来到沧源佤族自治县糯良乡贺岭村,看到满山碧绿的茶园间,一片繁忙的景象。

    原来这是当地党员干部牵头组建的志愿服务队,为抢抓节令管护茶树,放下了手中的活计,到孤寡老人、五保户、全家外出务工等无劳动能力的村民茶地中,用“你一锄、我一铲”的暖心行动,手挽手共建美丽家园。

    “一棵竹子不成蓬,一人做事难成功。”天刚擦亮,在当地佤族独有的劳动歌声中,贺岭村志愿服务队已开始忙活了起来,摘叶、修剪、锄草、培土、施肥……记者看到,随着大家热火朝天的干活劲头,各项管护工作有条不紊进展迅速。

    “逐户开展茶园管护,不仅解决了一些老百姓平时劳动人手紧缺的问题,大家伙聚在一起,办法更多效率也更高。”劳动间隙,贺岭村二组村民小组长赵国华告诉记者,村里的老百姓除了在生产生活中互帮互带,也将这样的传统美德带到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提升、危房改造等工作中,逐渐形成了群众自主管理、村民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

    来到距县城40公里的贺岭真不容易,沿途蜿蜒向上的盘山公路让记者深深体会到这个少数民族边境村发展的艰难。长期以来,山高路远、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缓慢、人居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困扰着当地老百姓。如何破题发展症结,提振群众发展精气神?贺岭村通过全民参与、村民自治、共建共享的方式,以“党员+农户”“支部+党员+农户”“农户+农户”等互帮互助和监督管理模式,切实让群众思想上融进来、行动上主动参与进来,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贺岭村公播自然村村民李衣不勒是村里“巾帼志愿服务队”的一员,自2016年成为志愿者以来,她和其他45个同伴们,从教授当地妇女群众整理家务、理财算账等日常小事做起,采取义务演出传播民俗文化、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帮助孤寡老人洗衣叠被等方式,不断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营造了全村团结互助、抱团发展的良好氛围。

    “你看,现在村里家家干净整洁,每周大家还会聚集在一起进行大扫除。房前屋后、进村道路两旁都栽种起了花草树木,村寨颜值越来越高,大伙日子越过越舒坦。”说起村里的变化,李衣不勒不仅乐在心头,更感到振奋,因为每一个改变的背后都有自己的努力。

    记者了解到,贺岭村通过制定环境卫生大扫除制度、开展“清洁自然村”“最清洁家庭”等评选活动,积极组织群众种植橄榄树、樱桃树等果树绿化进村道路,村民在自家庭院种植蔬菜、万寿菊、果树等经济和观赏植物,实现了村庄庭院的绿化和美化,形成了人人参与环境整治、共建共管共享的良好局面。同时,贺岭村还组建各类产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组,通过组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不断推进村民自治。

    “组帮组、户帮户,共同富裕奔小康”“家和睦、邻团结,移风易俗树新风”……在贺岭村茅草顶、竹子墙、木板地,极具佤族特色的村史室里记者看到,当地村民将12条社会治理方面的创新举措用喜闻乐见的语言写进了村规民约。“我们通过不断健全管理机制,选准发展模式,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有效调动了群众自我提高、自我服务、自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家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村美民富的目标肯定会实现。”贺岭村主任鲍红明对未来充满信心。

    本报记者 黄翘楚 李春林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