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10月25日 星期五
第12版:云关注·聚焦曲靖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第09版

第10版

第11版

第12版
2019年10月25日 星期五
脱贫攻坚在行动
“蜜蜂文化”成“增收密码”

    依托气候、蜜源优势,罗平县在产业扶贫工作中,把蜜蜂产业确定为全县山区脱贫攻坚的精准行动。通过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的方式,以蜜蜂文化为依托,实施“蜂产业+脱贫”工作的新模式。

    蜜蜂养殖一直是罗平县的传统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先后荣获“全国蜜蜂春繁基地”“国家优质蜂产品生产基地”“云南省最大的商品蜜生产基地”和“云南农业大学蜂学系校外教学实践基地”等殊荣。

    传统养殖户都是散户,难以形成带动力。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罗平县借助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高原特色农业打造及脱贫攻坚工作的契机,投资440万元,扶持鲁布革、旧屋基、大水井3个乡发展蜜蜂养殖产业,推动全县868户2962人贫困人口养蜂脱贫。同时,还投资260万元,通过政府入股罗平县芭蕉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罗平县腊峰蜂业有限公司,扶持鲁布革、旧屋基、大水井、腊山的19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使他们每户实现年收益1060元。

    “2017年,旧屋基彝族乡‘一窝蜂’养殖基地推进实施那色家园、小坂田、白石岩、安木勒、地安5个集中养蜂安置点,覆盖全乡3个贫困村和两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19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促进全乡7个村(居)委会400余农户产业发展。”旧屋居乡党委书记王政说,“每户贫困户免费领取5箱优质中华蜂,作为股份加入合作社和养殖基地,3年时间,每户贫困户每年可分红1000元至2000元。”

    在罗平县芭蕉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带动下,以“支部+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实施的“一窝蜂”平台开始运行。

    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鲁布革乡打造了“中国蜜蜂文化第一村”,建立了集科普文化、教育培训、产业孵化、休闲观光、农事体验为一体的“芭蕉箐蜜蜂文化园”。

    “基地为全县蜂产业脱贫工作提供养殖人员技术培训,帮助蜂产业脱贫养殖场所产蜂蜜进行检验、加工、储藏。”鲁布革乡党委书记江恒说,“这种养殖模式,对贫困户脱贫增收产生了极大的带动作用。”

    在文化园的带动下,全县共组建20个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50个蜜蜂养殖基地,所生产出的蜂产品由蜂企实行市场保护价收购,贫困户收益有保障。目前,罗平县养殖蜜蜂5.36万群,培育蜂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家,年加工生产蜂产品3000余吨,实现蜂产业产值1.5亿元;注册了“罗平蜂蜜”国家地理证明商标。

    蜜蜂产业,正在成为罗平的又一张极具辨识度的名片。

    本报记者 蒋贵友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