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11月04日 星期一
第08版:云关注·民生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19年11月04日 星期一
百姓故事
李志翠和她的火鸭


    秋日的永仁坝子,清晨七时,太阳初升。李志翠为母亲和女儿做好早餐后,提上一袋玉米,向自家屋后板栗地边的火鸭养殖场走去。

    今年38岁的李志翠是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猛虎乡阿里地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她家三口人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靠种植的6亩玉米、水稻和2亩板栗收成。因无技术、缺劳力,加之女儿年纪尚小,母亲劳动能力有限,一家人生活入不敷出。

    2014年6月,李志翠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挂包干部及驻村工作队针对她家的实际情况,结合“一户一策”精准帮扶的原则,为她谋划了一条产业脱贫的路子——利用板栗地搞林下养殖。

    火鸭养殖成本不高,技术成熟易掌握,但当挂包干部将这一想法告诉李志翠时,李志翠犹豫不决,她担心的是自己没有技术经验和本钱。“火鸭具有繁殖快、周期短、易养殖等优点,并且市场前景看好,缺乏技术和资金,可以通过扶贫小额信贷、产业扶贫补助资金及技术培训等相关政策措施解决。”经过大家反复解释后,李志翠终于放下心理包袱,并在驻村工作队员的帮助下,在自家的板栗地边搭建了鸭舍,开始饲养火鸭。

    “饲养火鸭用的饲料、饲养方法也和养鸡差不多,但经济效益比鸡好多了。”经过4年的实践,如今的李志翠已经成为阿里地村的专业养鸭户,并在去年实现了稳定脱贫。

    李志翠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一只鸭苗的成本15元,从鸭苗到成鸭卖出去,需要60至80天的周期,每只成鸭可以卖80元左右,一个月能够销售成鸭200只以上,除去成本开销,一只火鸭的净利润约40元钱,一个月可收入8000多元。

    “现在一年可以养四批鸭子,等过了年,我还想扩大养殖规模,争取再翻一倍。”4岁的小女儿玉馨和李志翠喂完1400只鸭子时,已是日头高照,阿里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张德昌来看李志翠,听了她的想法,表示会全力支持她迈步大发展。

    本报记者 张馨云

    通讯员 张志强  文/图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