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11月05日 星期二
第05版:观点·视点·监督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19年11月05日 星期二
“定制”调研不可行

    陈书

    随着第二批主题教育的全面展开,党员干部纷纷到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然而,一些地方“量身定制”调研模式,根据需要事先预定各种情况,再按预设模式按部就班进行,这样的做法实不可取。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然而,少数地方把调研的真经念歪了,有的搞“问题定制”,根据工作需要精心定制问题清单,然后有针对性地到指定区域开展调研,以寻求印证预设问题的证据;有的搞“效果定制”,预先编制工作成效,调研时借基层干部或群众之口说出来,再收集整理视频或语音留痕,等等。

    之所以热衷于搞“量身定制”调研,主要还是政绩观存在偏差,事业心责任感缺失。有的调研是为了应付交差,主观预设调研问题,只是为了给人为干预问题整改预留空间,为按时交差了事作好铺垫;有的调研是为了政绩需要,精心预设工作成效,照本宣科地导演一番,为宣传造势。凡此种种,都会让调研陷入自导自演的尴尬境地,误入人为设置的形式主义圈套中。

    莫让调研被“量身定制”,党员干部要扎实转变调研作风,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开展调查研究,坚持哪里情况复杂、问题多、矛盾突出,调研的脚步就跟进到哪里,哪里基础薄弱、存在“灯下黑”,调研的“聚光灯”就打到哪里,做到奔着问题去,带着答案回;要突出随机性开展调研,充分释放调研活力,着力打破“量身定制”的调研套路,推动各级党员干部摆正调研姿态,虚心向群众学习。

    同时,主题教育指导组要加强对所指导单位的督查检查,强化调研的过程管理,采取听、看、察、问等方式,深入现场开展跟踪督导,及时纠正调研中“导”和“演”的问题,祛除调研中的“虚浮症状”;要抓好调研的作风监管,对有意打造调研“盆景”、查找问题做表面文章等问题,应及时叫停返工,以有效手段确保调研者的身心下得去、问题找得准,推动调研走深走心走实。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