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第06版:特别报道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第09版

第10版

第11版

第12版
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弘扬时代精神 彰显道德力量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为弘扬时代精神,彰显道德力量,营造全社会向上向善向美的良好风尚,11月6日上午,我省在昆明举行第七届云南省道德模范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精神,受表彰的道德模范代表和有关单位讲述平凡故事,交流工作经验,用真情实感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昭通学院学生 吴建智

    一双手撑起两个未来

    我叫吴建智,是昭通学院一名大二学生。2000年5月,我出生在昭通市巧家县一个农村家庭。我的哥哥在不满三岁时,因家人疏忽独自一人跑出去,不幸被高压电流击中,双手被烧焦,不得不选择截肢。没有了双臂,生活中很多对我们来说特别简单的小事却给哥哥带来了烦恼,他开始用脚学习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半年多时间,哥哥学会了用脚拿勺子、筷子吃饭和用脚洗脸、刷牙、穿衣服、穿鞋子等。

    2006年,我和哥哥一起走进了校园。十三年来,我和哥哥形影不离。我每天早上提前起床用最短的时间穿好衣服、叠好被子,再打水帮哥哥洗漱,收拾好后背上两人的书包和哥哥一起上学。晚上回到寝室,我依然先帮哥哥洗漱好后我才睡觉。有很多人觉得,哥哥拖累了我,可是谁又情愿成为别人的负担,成为社会的累赘?朋友间、陌生人间的相互帮助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们有什么理由抛弃自己的亲人呢?

    去年,我和哥哥同时参加了高考,由于考分差距,我和哥哥原本将录取在不同学历的高等学校。我不想让哥哥因没有我的照顾而无法上大学,哥哥也不忍以牺牲我的前途为代价来成全他。于是我向社会写了一封求助信,希望能和哥哥在一起,继续做他的“双手”,一起共圆大学梦。幸运的是,昭通学院为我们兄弟俩伸出了橄榄枝,我们分别被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和专科专业录取,学校还特意把我们安排在同一间宿舍,为哥哥购买了方便学习的教学器材。我们不仅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帮助,我们俩的事迹还受到社会各界和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

    因为对哥哥的不离不弃,我先后受到省、市表彰,被授予云南省青年五四奖章、云南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候选人,全国美德少年等荣誉称号。9月5日,我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道德模范表彰大会。我只不过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社会却给了这么高的荣誉和认可,接下来的日子我会向各位模范、先进人物学习,见贤思齐,弥补自己的不足,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用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崇德向善,为新时代增光添彩。

    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曲靖支队特勤中队 董永山

    做人民群众的安全卫士

    我叫董永山,是一名消防员,河北保定人,1993年12月入伍,现任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曲靖支队特勤中队一级消防长。27年前,我怀揣着儿时的从军梦来到消防救援队伍,并融入到这个光荣的大家庭。在这里,一件件鲜活的、发生在身边的救援经历令我触动,一代代消防人用青春、汗水甚至生命,铸就的“人民消防为人民”的荣耀丰碑,让我从中得到传承和滋养,更加坚定了我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

    在训练场上,我苦练救援本领,经常给自己加压加量“开小灶”,努力钻研手中武器。在灭火救援现场,我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先后参加灭火救援战斗5000余次,抢救遇险群众600余人,2012年更曾孤胆深入50米的“天坑”,三次往返救出4名被困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我始终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把群众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在为民服务实践中走前列、作表率:1994年至今,我每年坚持义务献血,累计献血量达5000多毫升;2005年以来,我和战友先后资助10余名贫困学生圆了校园梦。在灭火救援、为民服务的过程中,我体验到自己作为一名普通消防员的价值。

    回顾20余年的消防救援历程,我从曾经的懵懂少年,一步步成长为中国消防救援队伍建设的骨干、灭火救援的“尖兵”,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2014年荣获全国“十大杰出消防卫士”,2017年被表彰为“云岭楷模”、2019年获得“第七届云南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这些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更凝聚了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全体指战员多年来的无私奉献和艰辛付出。

    当前,消防部队已转隶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曾经的消防兵,现在的消防员;昨天的“橄榄绿”,今天的“火焰蓝”;虽然称呼变了、戎装变了,但我们队伍的初心不变、使命不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不变。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倍加珍惜荣誉,忠诚履行职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站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当好人民群众身边的安全卫士,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董学书

    六十余年坚守岗位初心不改

    我叫董学书,今年84岁,是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的一名退休职工。自1996年退休后,我一直坚守在蚊虫分类、生态研究和人才培养岗位上工作至今。

    多年来,我带领团队盘点了云南蚊类“家底”,收集了上万套标本,储存有云南现有蚊类标本3亚科,20属,42亚属、305种(亚种),建起了拥有新种26种、中国新记录25种的云南蚊类标本馆,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蚊虫资源库。凭借云南生物多样性的地理优势、防治所具备的研究基础和我个人在蚊虫分类、生态学研究上的技术优势,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蚊类研究机构前来邀约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多年来我领导和参与了多项科学实验研究,其中《昆明按蚊地理分布、生态习性、传疟作用与防治》《云南蚊类生物多样性特征研究》等11项研究成果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同时发表了学术论文100余篇,大部分论文被国外刊物收录和应用;编著出版了《云南按蚊检索图》《云南蚊类志》上下卷、《中国按蚊分类检索》《中国按蚊分类检索》《中国覆蚊属》《云南蚊类名录》等学术专著,成为中国及亚太地区蚊虫分类生态研究的教科书,为我国的蚊类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数据。

    退休后,为了始终保持在蚊虫分类、生态研究领域的先进地位,我仍然继续加强学习,同时把培养造就专业人才作为我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除在单位举办的各类学习培训班教学授课外,还采取跟班学习、个别辅导等,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后辈们,培养了来自省内各州市和省外及老挝、柬埔寨、泰国、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100余名、中级人才200余名,其中许多学生如今已成为各国蚊媒传染病防治研究骨干和中坚力量。

    在60多年的工作中,我越来越意识到,研究蚊子、保存种质资源对于卫生防疫事业发展、保障人民健康意义非凡。我希望继续培养专业人才,为我国的蚊虫分类、生态研究储备后继人才,这是我的心愿。我还要在有生之年继续编著完成中国周边国家的蚊虫分类及学术著作,为东南亚虫媒传染病的防治研究提供有效防控对策奠定基础。

    中共昆明市委宣传部

    弘扬模范精神 建设向善城市

    近年来,昆明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选树道德模范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着力点,高扬道德模范旗帜,培育文明社会新风,选树了一大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在全社会营造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有力推动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为了让群众学有榜样,昆明市把开展典型推荐评选活动贯穿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过程。自2009年以来每两年评选一届道德模范,每年评选“昆明好人”,公安、旅游、卫生、教育、工会、团委、妇联等系统组织开展了“最美基层民警”“最美导游”“最美医者”“最美职工”“最美教师”“最美家庭”等评选,并不断扩大选树典型覆盖面,积极构建社区(村)、街道(镇)、区县、市四级典型挖掘选树体系。近年来,共有11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45人、1个团队荣获中国好人称号;26人被评为云南省道德模范,19人获云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3人获云岭楷模称号;推选市级道德模范257人、昆明好人647人、最美昆明人70人。

    为更好地彰显模范榜样影响力,昆明市积极举办相关现场交流活动,组织开展主题宣传展览和基层巡讲巡演,综合利用媒体平台宣传报道道德模范先进事迹,营造了学习崇尚道德模范、人人争当道德模范的良好风气和浓厚氛围。与此同时,昆明市不断加大关爱礼遇扶持力度,建立健全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帮扶礼遇机制,通过组织各级文明单位、广大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结对帮扶、定期走访慰问,在医疗、就学就业、社会保障、文化服务等方面,积极为各级道德模范提供关爱服务,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

    下一步,昆明市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英雄模范、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好省委工作部署,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综合运用制度规范、舆论引导等多种手段,厚植道德土壤,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环境,为高质量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云南省教育厅

    落实立德树人 培养时代新人

    省教育厅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通过道德模范的评选表彰宣传,推出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典型,树立道德标杆,积极推进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良好社会风尚,在教育系统形成了学习、关爱、崇尚、争当道德模范的热潮。

    今年以来,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通过加强中小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生态文明教育、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等,进一步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省教育厅将按照省委工作部署,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引导广大师生向道德模范学习,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下一步,省教育厅将进一步注重学段衔接和知行统一,强化道德实践、情感培育和行为习惯养成,着力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开展“云岭红烛·育人先锋”创建活动,创建“政治引领强、立德树人好,堡垒作用强、改革发展好,党员队伍强、教书育人好,制度保障强、党纪校风好,党建作用强、办学治校好”中小学校党组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保证中小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二是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素养,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三是坚持每年举办“彩云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等主题活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感知、认可、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是积极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帮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和节约意识。编制《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手册》,为中小学校提供开展劳动教育评价的模板。

    云南广播电视台

    讲好榜样故事  弘扬时代精神

    云南广播电视作为云南省的主流媒体和舆论阵地,大力宣传、积极弘扬道德模范精神一直是做好宣传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之一。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云南广播电视台与社会各界通力合作,使道德模范精神的宣传呈现出三个方面特色和亮点。一是内容丰富、量大面广。今年以来,云南广播电视台《云南新闻联播》《晚间新闻》节目先后推出“礼赞新中国、最美奋斗者”“最美基层民警”“最美退役军人”等多个弘扬道德模范精神的子栏目,同时通过“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云岭脱贫攻坚群英谱”“我为你点赞”等栏目大量介绍了我省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事迹。在“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云南候选人”活动中,新闻频率在多档栏目中滚动展播10位候选人先进事迹,并积极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进行推送。二是形式多样、立体呈现。今年云南台的道德模范宣传包涵了所有的频道、频率、新媒体和各种节目形态。云南卫视在黄金时段安排播出了《老县长高德荣》《榜样》《时代楷模》《最美支边人》《云岭楷模发布厅》《中国好人颁奖典礼》等一大批宣传道德模范的专题节目、特别节目。云南台都市、公共等频道除了继续与省文明办办好已成功举办多年的《云南好人》展播与评选、颁奖典礼活动外,还与省直机关工委联合推出了《新时代云岭工匠精神讲坛》系列节目,自去年开播至今已播出18期,讲述了一大批行业领军人物爱岗敬业、拼搏奉献的动人故事。这些宣传内容均同步在IPTV、云视网、“七彩云”、“学习强国”及各频率频道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上进行了播出或推介。三是创新形式、注重质量。结合新闻战线开展“四力”建设的要求,今年云南广播电视台更加注重讲述人物的生动故事、表达真情实感,以提升传播的感染力和传播力。

    下一步,将保持并加强道德模范宣传的声势和力度,努力在宣传的生动、鲜活、真实、感人等方面下大功夫,同时积极创新道德模范宣传的形式和手段,整体策划、突出重点、立体呈现,并在新媒体宣传方面积极进行创新和探索。

    本报记者 张潇予 整理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记者 黄喆春 摄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