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我认识了中科院一位鸟类学家——吴飞,常年野外科考让他练就了一个特殊本领——听声识鸟,1000种鸟儿鸣叫他能说对990多种。但是,吴飞告诉我,有一种鸟的鸣叫,他已经很久没有听到了…… 它是绿孔雀,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头顶一簇高高的冠羽,有修长的双腿、美丽的绿色羽毛。今天,它的数量已不到500只,濒危程度超过了大熊猫。是的,它就快灭绝了。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常见的孔雀多是蓝孔雀,20世纪初引入中国后,开始“喧宾夺主”。而原产于我国的绿孔雀却越来越少。上世纪90年代以前,绿孔雀还分布在云南和西藏的44个县,如今,它仅分布在云南两个县。这里的热带季雨林,是绿孔雀“最后的家园”。 然而,在这最后的家园里,有一座装机27万千瓦的水电站正在建设,即将蓄水的电站将淹没绿孔雀仅有的栖息地和食源地。绿孔雀的家危在旦夕! 绿孔雀的命运,引起了多方关注。我们怀着焦急的心情,跟着护林员去寻找最后的绿孔雀。两天过去了,我们一无所获。就在我们返回时,护林员小李送给我们每人一根过去他捡到的绿孔雀羽毛。他说:希望这个美丽的物种不要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消失! 时间不等人,我们将真实情况写成了参考报道向中央反映,很快产生了反响。不仅水电站被叫停,国家还紧急启动了绿孔雀抢救性保护。 2017年8月,我先后接到了两个电话,一个是吴飞博士打来的。他告诉我,他马上要去野外科考,去做绿孔雀的资源本底调查了。挂电话前,他对我说了一句:“谢谢!” 第二个电话,是电站施工方一位负责人打来的。他说:“岳记者,我们的水电站停了,我暂时失业了。想了很久给您打这个电话,我很佩服你们做的这件事!我也不希望我的后代再也看不见绿孔雀了!” 一句“谢谢”,让我温暖;一句“佩服”,让我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