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11月08日 星期五
第08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第09版

第10版

第11版

第12版
2019年11月08日 星期五
众志成城 决战贫困
——施甸县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整县摘帽”工作


五楼村村民采摘蒜薹
施甸县引进龙头企业蓝心公司建设现代蔬菜示范基地,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基地务工学习种植技术
摆榔村村民在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种植香菇


木老元乡立界村召开党员会


志愿者情暖山乡


木老元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通过健康扶贫活动,关爱农村老年人

    李建国 杨艳鹏 郭金灿  

    深秋时节,施甸县党员干部纷纷深入田间地头、贫困户家中、贫困村项目建设现场,对标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等脱贫目标,扎实开展遍访行动,全力以赴补短板、强弱项;与贫困户拉家常、算细账,全面核实贫困户2019年家庭经济收支等情况……这是施甸县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守初心担使命的一个缩影。

    “要把今年内实现整县脱贫摘帽作为头等大事、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来抓,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改进工作作风,全力做好核查和问题整改工作。”10月27日,在施甸县举行的整县摘帽自查评估动员和业务培训会上,县委书记施继平向全县党员干部发出动员令。

    施甸县是“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楷模杨善洲同志的家乡,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辖13个乡镇138个村166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79万人。2014年,全县有贫困村90个(其中深度贫困村6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604户90509人,占保山市总贫困人口的23.24%。

    截至2018年末,施甸县累计有24个贫困村(深度贫困村5个)、15900户68055人达脱贫标准,未脱贫人口5704户2245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7.8%。2019年,全县正以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勇气和干劲,坚定信心勇担当,全力以赴向前冲,计划完成66个贫困村、1.8万以上贫困人口达脱贫标准,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内,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的目标。

    靠前督战

    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从今年10月份以来,差不多每一个周都能看到县委书记、县长到贫困村里来督战。” 施甸县摆榔彝族布朗族乡政府办公室的小张清楚地记得,县委书记、县长领衔督战,靠前指挥,其他县级领导近期分别深入各自包联乡村现场督战脱贫攻坚,带头啃“硬骨头”,着力解决工作“顽症”。

    在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施甸县着力构建职责清晰、各负其责的“1+N+N”责任体系,“1”即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领导体制;第一个“N”即以县级分管领导任组长的22个专项工作组;第二个“N”即以专项工作组和各乡镇党委、政府为主体的工作落实机制。

    施甸县出台了《发现问题纠偏纠错机制》《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及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清单等6个责任清单》,压实了各级工作责任。全县各级各部门精准修编脱贫攻坚项目库,做到县有项目库、乡有路线图、村有施工图,为精准帮扶提供项目和资金保障。

    施甸县还以村级作战室为单位,实行挂图作战、销号管理。通过逐年、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地分析研究,真正实现扶贫对象精准,农户家庭情况清楚,并针对问题制定帮扶措施,全面压实脱贫攻坚责任。

    尽锐出战,决胜脱贫攻坚。施甸县累计向90个贫困村选派了380名驻村工作队员,充实了脱贫攻坚一线力量。33名县级领导带头驻乡指导,挂联单位干部驻村入户,挂包人员“一对一”开展帮扶。

    施甸县严格落实遍访制度,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目前,2个省级部门、25个市级部门、96个县级部门、13个乡镇共5705名干部结对帮扶建档立卡户21604户90509人,县乡干部全面挂钩51490户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挂联工作全覆盖。

    围绕2019年“整县摘帽”的目标,今年初以来,全县380多名驻村扶贫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亲近民意,舍小家顾大局,夜以继日地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大家纷纷表示,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十指发力

    着力打造产业集群

    “原来在家里种玉米、养猪,一年收入几千元,现在每天到嵘煌药业公司上班,每年2万多元的收入。”王会清是一个孩子的妈妈,她今年初从施甸县水长乡九条沟村搬到水长集镇艾家凹安置点,并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分拣药材的工作,每天收入80元。

    2018年以来,水长乡集镇艾家凹搬迁安置点依托水长工业园区企业集中的优势,实现了搬迁123户528人,就业319人,其中就近务工占到60%。

    为了让群众愿意搬、留得住、能致富,施甸县科学选址,采取易地搬迁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城乡统筹发展、消费市场培育“四位一体”和循环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精品旅游景区、新型城乡社区“四区同建”模式,统筹考虑功能定位、产业发展、生活服务等要素,采取安置房建设、配套设施、产业配套建设“三项建设”同步推进的办法,突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产业配套重点,确保农民融入城镇。

    上楼回家,下楼进厂。这是居住在施甸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居民的幸福事。

    把扶贫车间建在家门口,让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是施甸县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采取的一项主要措施。为了让搬迁群众搬得来、留得住、有事做、能致富,施甸县针对贫困劳动力要照顾家庭或年龄偏大等无法外出就业的实际需求,采取“企业+车间(工厂)+贫困户”的运作模式,引导企业积极提供就业门槛低、技术要求低、工时灵活的就业岗位,帮助解决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困难。

    今年初,施甸县与保山大华海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在施甸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建设第一扶贫车间。车间建在小区地下一层,占地2160平方米,主要从事耳机生产。目前,共建设耳机生产线12条,已培训上岗126人。

    今年以来,施甸县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330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097人。全县累计落实沪滇劳务协作开发700个乡村公共服务岗位,用于安置贫困劳动力,现已全部上岗。完成了1500个县级乡村公共服务岗位招聘,建成就业扶贫车间8个、就业扶贫农民合作社1个。

    产业扶贫是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基础支撑,也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施甸县是典型的农业县,该县立足实际,坚持走现代农业之路,实现了农业发展“接二连三”。目前,全县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67个,入社农户52049户,带动农户60401户,并有176个合作社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21568户,入社率达99%。

    与此同时,施甸县还积极培育家庭农场37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3户,农业产业化经营面积达15万亩。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9.89万亩,电子商务实现交易额48411万元,其中外销23835万元。全县产业扶持累计31042户次,实现产业扶持全覆盖。

    动力内生

    构建脱贫长效机制

    立界自然村位于施甸县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龙潭村东南部,全村共有农户27户122人,共有耕地面积260亩,经济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外出务工为主。

    由于长期生活在封闭落后的山区,曾经的立界自然村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自主脱贫意识淡薄。“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现象普遍存在。

    思想贫困是最根本的致贫因素。2016年初,乡里的很多基础设施项目要落地立界自然村,但是群众不支持,样样索要赔偿,随意阻挠施工,处处举步维艰。在认真研判后,乡党委先后召开户长会、理事会、群众会议30余次,推行以“八星评定”为载体的乡村社会管理机制(即敬老星、教育星、环卫星、文明星、诚信星、公益星、感恩星、勤奋星),每一星紧扣“七改三清”、基础设施、殡葬改革、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生态环保、教育文化等各项工作。

    木老元乡把评星定级的结果运用纳入村规民约,使广大群众形成竞争发展的意识,并推行“村民决议申请制”,本着干与不干、干什么、如何干、出现问题如何解决、项目建后如何管理,让群众说了算的原则,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项目实施中坚持集体事务村民小组决议的原则,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变“要我实施”为“我要实施”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全乡群众思想观念得到了极大改变。

    看得见基础设施变化并不难,难的是看不见却感受得到的思想上有新变化。通过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立界自然村在开展村庄整治中,群众主动拆除村庄内的两违建筑3000多平米;项目建设中主动腾出土地13.5亩,不要任何补偿,极大改变了群众的传统习俗和落后的思想观念……

    如今,在木老元乡新建的活动广场上,群众唱起了山歌,跳起了舞,山乡处处可听见赞誉的歌声:“共产党,真是好;你拉一把,我就跑;建新房,修宽路,养山羊,种果树;只要跟着你呀,就能迈向小康致富路!”

    施甸县通过一系列扶贫扶志措施,在思想上“扶志”,能力上“扶智”,长效上“扶制”,充分调动贫困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引导群众愿脱贫、能脱贫、敢脱贫、会脱贫,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同步推进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实现有质量、可持续的脱贫。

    人有了脱贫志,便有了精气神。走在施甸县的各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各族群众表示:“共产党的政策这么好,我们应该抓住机会,千万不能等靠要,要通过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

    施甸县还通过开展“争创脱贫示范党组织,争当脱贫致富党员”实践活动,强化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作用的发挥,依托实施产业扶贫脱贫工程,开展“把建档立卡贫困户培养成种养殖大户、把种养殖大户培养成党员、把党员种养殖大户培养成村组干部”的“三培养”活动。目前,全县已组织开展9期1739人的村“两委”干部和“万名党员进党校 ·善洲故里先锋行”专题培训,全力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施甸县委宣传部供图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