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课程、森林课程,别以为这些课程只存在于农林园艺类学校,殊不知,有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以生态教育驱动全方位发展,并与西山、滇池同呼吸、共命运。学校2018年荣获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2019年参评全国生态环境教育百强学校。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无不体现着生态文明的要求,弥散着生态教育的自然气息。 生态校园 “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四季常青,花开不败;虫鱼鸟兽,伴人栖息。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的美,令人惊艳,让人羡慕! 在校园生态地图前,该校主抓校园环境建设的副校长高滇霞向笔者一一介绍各处的生态故事。瞧,每个班级分片包干,不仅要观察、呵护其中的生灵,还要保持区域的卫生整洁;于校园中心设置滇池微缩景观,是为了让师生把滇池放入心中,倍加珍视宝贵的湿地资源;足球场上的那片绿茵,有菁英小将的汗水浇灌;果园里的果树被果子压弯了腰时,相应的科组教师就会带领学生开展写作、绘画、拍摄等主题教学活动;那幢傣式小竹楼作为户外书屋,隐蔽在绿荫丛中,别有一番风情;动物园里山羊、孔雀、青蛙等动物就像忠诚的听众,学生喜欢跟它们说悄悄话,纾解成长的烦恼…… “我们要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师生、学生家长的头脑,让老师站在生态文明的高度看见学生未来,让学校、家庭齐力推动学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把‘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落地校园,开花结果”,该校校长杨立雄谈到。 生态教学 “一个共生融合、回归纯净育人的生态之梦正在逐步实现” “数学课堂也可以应用生态学原理,向学生展示数学的结构美、空间美和逻辑美。其中,教师需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营养,帮助他们做最好的自己;教师需认识到知识学习与生态演替一样,信息流与能量流处于不断转换的状态。”该校分管初中部的副校长倪方友简要地阐述了生态课堂之“美丽数学”。 这只是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生态教学的一个缩影。在该校,课程既是生态教育的载体,也是生态理念的支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该校用心推进生态课程升级。“滇池·生态”课题核心团队通过课程体系培养来实现育人目标。从精神价值引领层面,挖掘滇池教育元素,提升三度课程体系建构,升级迭代滇池·生态价值网。总体把滇池·生态课程分为“滇池·水课程”“滇池·木课程”“滇池·土课程”三大支撑体,引领学校纯净发展。目前,该课程体系已由最初的1.0版本升级到3.0版本,一个共生融合、回归纯净育人的生态之梦正在逐步实现。喜马拉雅有声图书馆、生态之声广播等,滇池·生态校园文化,正在展示着她独特的气魄与魅力,学校申报云南教育报刊社举办的第一届云南省文化学校、文化校(园)长、文化名师评选,获得唯一一所“文化学校”荣誉。 生态引领 “努力将生态教育的种子播撒到更多学校,惠泽更多师生” 该校按照省教育厅要求,把在区域内尤其是乡村地区传递先进办学理念和成功改革举措作为自己一项重要的使命。通过“国培计划”乡村教学副校长访名校、特岗教师访名校等项目示范辐射全省,全省16个州市、97个县、320多所义务教育学校的乡村校长和特岗教师前来接受培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杨立雄作为首席专家,和团队一起确定了“生态的视角,生态的思考”研修主题,以“乡土”名义设计校本方案。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的名校长工作室,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都有莅临度假区实验学校观摩交流。 而今,云南正推进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进程,作为生态教育的引领者,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肩扛使命担当,进一步推进生态教育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