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郑棋元时,他正在云南技师学院内的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里带领学生们进行编程练习,几个学生围坐在他的周围,他握着鼠标,面对电脑认真地解答着学生们提出的疑问。 今年8月,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在俄罗斯喀山举办,云南技师学院郑棋元与搭档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胡耿军,以763分的高分,打败此前五连冠得主韩国队,夺得移动机器人项目金牌,实现了云南选手“参加该项目比赛零的突破”“奖牌零的突破”,实现了中国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项目“金牌零的突破”。大赛落幕后,已经毕业的郑棋元如愿留在了学校,成为了一名智能制造系的指导教师。 “学校是我成长和起步的地方,也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在校期间,郑棋元就读于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由于专业使然,他最初研究的是机电一体化项目,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机电一体化存在很多共通性的移动机器人项目让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决定专心研究移动机器人项目。为了快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他的“宿舍时光”总是和书本相伴,假期也总是奔走在参加各种技能大赛的路上。在这过程中,他更是清晰地认识到,不仅要学好书本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来不断提高、充实和完善自己。 “认真踏实、努力刻苦、虚心好学”是学校老师和同学给郑棋元的标签,而“少说、多做,超越昨天的自己。”却是他经常勉励自己说的一句话。对于参加了3届世界技能大赛的郑棋元来说,征战世赛的6年时间里,经历过兴趣盎然、干劲十足的参赛初期,比赛失利、迷茫无措的瓶颈期,还有如今自主自发、目标明确的发力时期,在他看来除了纯粹的热爱以外,坚持不懈的拼搏是最重要的。 在训练备战期间,郑棋元每天“三点一线”地往返于实训基地、食堂、宿舍之间,每天最少训练14个小时,即使训练内容枯燥,他也坚持反复练习,不放过任何一个步骤。“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这既是郑棋元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更是对自己的要求。 此次世界技能大赛,郑棋元和队友面对的是由韩国队称霸长达5届之久的移动机器人项目,该项目要求参赛选手围绕机器人的机械和控制系统,考核设备设计、生成、装配、组建、编程、管理和保养机器人内部的机械、电路、控制系统的能力,既要求有扎实过硬的机器人硬件组装、软件编程的技术功底,还要沉着冷静、随机应变。比赛中,由于现场操作出现了失误,比分一度落后,郑棋元和队友克服重重难关,及时调整心态,凭借默契的配合,最终摘得该项目的金牌。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技能人才高超的技能水平,彰显了中国青年技工精湛的技艺、顽强的品质,展示了中国青年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蓬勃朝气。 本报记者 陈怡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