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睿鸫 近年来,景区不建一座玻璃吊桥或玻璃栈道,似乎就落伍了。自2016年张家界“云天渡”,作为景区首家玻璃栈桥投放市场以来,此类玻璃桥很快就进入跟风“大跃进”中,如今全国各种系列玻璃桥项目已多达2000余个。 在“刺激旅游”与“尖叫经济”的强力驱动下,景区带来了驴打滚式上涨的游客与收入,但在玻璃栈桥上千亿巨大市场背后,存在的“三无”管理漏洞不容忽视:业内人士透露整个行业无行业规范、无验收标准、无监管主体。各地景点在玻璃景观修建中,基本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工程质量标准参差不齐,一些地区的玻璃栈桥类高空景点甚至成为各地工商、安监、国土等监管部门“三不管”的真空地带。正因为如此,安全事故在国内接二连三地发生。例如今年夏天,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佛子岭景区就发生了意外事故,多名游客由于下滑速度过快,撞破玻璃滑道护栏。事故导致1人不幸身亡,6人受伤。 其实,国家和地方层面已意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今年初,文化和旅游部向各地方下发了《关于加强A级旅游景区玻璃栈道项目管理的通知》。除落实该《通知》要求外,各地还有必要架构起行业建设标准、验收管理以及监管“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来规范旅游景区玻璃栈道项目建设。但更重要的是,要改变玻璃吊桥或玻璃栈道建设过多过密现象,迅速扭转盲目跟风、千篇一律的套路,让安全第一、科学至上成为共识,这样才能从源头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