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11月15日 星期五
第10版:云关注 温润保山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第09版

第10版

第11版

第12版
2019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彰显忠诚担当 回应群众关切
——保山市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侧记


龙陵“杨德忠警务室”受群众好评


隆阳区党员干部开展清理河道志愿服务


隆阳区丙麻乡开设“三小课堂”,推动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龙陵县纪检干部到李鑫故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昌宁县加大“放管服”力度
隆阳区河图街道办上门教老党员使用红色收音机
本报美编 郭金龙 制图

    本报记者 李建国 杨艳鹏

    这是一次全面的精神洗礼,更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

    “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自今年9月份以来,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保山大地展开。一次次紧锣密鼓的部署、一项项别出心裁的举措、一个个力求实效的行动,彰显着保山各级党员干部初心不改、践行使命的忠诚与担当。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保山市认真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边学边改、立行立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突出”难题,践行初心和使命。

    广开渠道 开门“问诊”

    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保山市坚持把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作为主题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领导带头、以上率下,沉到基层、扎到一线,开展“寻诊式”调研。

    “当前全市农业发展还存在哪些瓶颈?脱贫攻坚有哪些困难和问题……”10月下旬以来,保山市委书记赵德光带头召开座谈会,就领导干部担当作为、基层人才引进、农业转型发展、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振兴、教育发展、落实“基层减负年”等方面,向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和村(社区)党总支书记等基层党员干部征求意见建议。

    市委常委班子采取“在调研中听取意见、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发表征求意见、面向社会征集意见、梳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反馈意见建议”五种方式,以及开设网友留言板、开通民意热线等,广泛征求对市委常委班子和常委同志的意见建议,累计收集到各类意见建议273条。

    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自觉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找差距、查短板,在不断深化学习教育和调查研究中,“对照党章党规自我检视”和“最不满意的三件事”,把问题找准查实、把根源剖深析透。

    龙陵县通过采取召开座谈会、发布征求意见公告和设立主题教育意见信箱、热线电话、网上留言板等方式,广泛收集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建议。目前,共征求到县委常委班子意见建议346条。

    昌宁县召开县委常委班子“面对面”听取意见建议座谈会,征求到意见建议136条,目前已整改落实49条,正在整改87条。

    深入一线 现场“解难”

    连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问题导向,把开展主题教育和当前正在开展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奔着问题去,带着问题改,坚持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市委组织部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专项整治,改进文风会风、改进督查调研,较2018年同期,文件精简30.7%、会议精简32.3%。

    市林业和草原局推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办理、一站式办结”模式,杜绝“体外循环”和“两头受理”。

    市医疗保障局加快推进医疗保障信息化建设,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目前,全市共办理医保住院即时结算36.85万人次,统筹支付12.66亿元;异地就医联网结算0.45万人次,统筹支付589.64万元;村医手机App结算门诊费用1.08亿元,统筹支付6164.7万元。

    施甸县针对群众提出办理身份证不够便捷的问题,第一时间安装身份证拍照申请一体机,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目前共有403名群众通过自助终端办理身份证。

    腾冲市针对群众和企业办事往返奔波、耗时费力等问题,创新开展“邮寄送达、政府买单”的服务模式,有效提升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水平。

    昌宁县组织欠薪专项执法检查3次,调处欠薪案件48起,督促用人单位发放劳务工资220余万元,涉及劳动者196人次。

    现场验效 群众“评判”

    主题教育抓得实不实,群众最有发言权。保山市各级党组织围绕发现的问题现场协调、现场指挥、现场接访、现场交办、现场问效,并公开整改措施,让群众评判整改成效,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用群众的获得感来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隆阳区针对群众审批手续繁多的问题,简减审批程序,提高群众办事效率,目前累计接待办事群众49万余人次,受理办理审批服务事项66万余件,审批服务提速50%以上,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龙陵县针对群众出行不便的问题,新开通了新能源公交车路线,进一步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获得群众一致好评。

    昌宁县针对商贸城小区物业管理缺失、小区居住环境较差、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在小区设置党支部,推行网格化管理,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林业和草原局紧盯调研发现的问题,为基层、企业和群众办理经营野生动物许可证等群众关心事项69件,正在办理17件。

    市卫生健康委针对群众提出全市健康服务水平偏低的问题,组织专家服务团开展义诊体检900余人次,组织健康讲座2场次,接受群众咨询1200余次,发放各类医疗卫生用品893份。

    隆阳区九隆街道围绕征求到的“精文简会、创新督办、优化服务”等意见建议进行整改。目前已解决问题170个,正在整改落实5个。

    初心使命铭刻在心坎里,主题教育落实在行动上。保山市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百姓之心守初心,把主题教育成果转换为推动保山高质量跨越发展的磅礴动力。

    腾冲市:

    8万余名志愿者为民服务

    本报讯(记者 杨艳鹏  通讯员 沈祥贵) 在腾冲市芒棒镇红豆树社区孤残户韩啓彩老人家,芒棒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79志愿服务队”的8名青年志愿者有的为老人清扫垃圾,有的帮老人拆除被褥,有的帮助老人收拾杂物……在大家的汗水与欢笑中,老人的家变得干净整洁。

    “韩啓彩老人的丈夫早年去世,儿子外出打工,长期独居,由于自身残疾,行动不便,她的生活十分艰辛。”“179志愿服务队”成员朱江艳介绍,今年以来,她了解到老人的困难后,就定期组织志愿者为老人打扫卫生、收拾房间。每逢赶集日,她都会把柴米油盐、生活用品等买好送到老人家里,一来二去她和老人成为了互相牵挂的“亲人”。

    芒棒镇于2019年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79志愿服务队”,“179”取其谐音“一起走”,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结合群众所忧所需所盼的揪心事、烦心事和站所部门自身专长,广泛开展救助孤寡弱小、家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有力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得到群众和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腾冲市持续用力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该市制定了《腾冲市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工作实施方案》和《腾冲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常态长效管理办法》,以“银杏树下·新时代文明实践在腾冲”为主题,聚焦群众需求,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腾冲市注册了476支志愿服务队,共有81017名志愿者,组建了绮罗启智、腾小马等60多支品牌志愿服务队,打造了关爱抗战老兵、守望古镇、周末小板凳、敲门大妈、乡音巧讲等100多个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发布各类志愿服务项目1026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700多场次,志愿服务总时长达9.4万多小时,惠及群众20余万人。

    施甸县:

    办好每一件惠民实事

    本报讯(记者 李建国  通讯员 赵世灵) 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施甸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切实用实际行动解决群众关心的急难问题,把每一件惠民实事办好办实,赢得了群众满意的笑容。

    在深化“放管服”工作中,施甸县累计清理和精简不合法、不合理和不必要的证明材料1000多项,杜绝“奇葩证明”“循环证明”。县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5个综合服务窗口,下沉设立13个乡镇政务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窗口。对企业和群众服务实行一次告知、统一收件、网上派件、统一反馈、一窗发证。建立“六个一”措施,即“走上岗位一照镜子、群众来询一声问候、蹲下服务一张笑脸、政策讲解一颗耐心、服务办理一颗真心、群众离开一声慢走”,切实加强工作人员管理,严肃纪律作风,提升服务质量。

    为鼓励贫困群众外出务工,县人社局精简相关办理程序和材料,全县8754名挂包干部主动服务群众,为贫困群众联系办理稳岗生活补贴和交通补贴1331人,发放资金114.45万元,全县133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在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施甸县采取培训输出就业一批,引进企业建立“扶贫车间”就地安置一批,就地开发扶贫岗位安置一批等方式,确保群众搬得来、留得住、能致富。实现省外务工337人、省内县外务工141人、县内务工466人,201名搬迁群众在扶贫车间稳定上岗,就地开发招聘30名公共服务岗人员,共计974名搬迁群众实现稳定就业。

    针对群众提出县城区域内短途出行交通不便的问题,施甸县有关部门积极引进投放150辆共享电单车,有效缓解县城人流量密集区域的交通压力,让短途出行的群众多了一种绿色、便捷的出行方式。针对群众提出公园健身区域少的问题,该县新增健身跑道4条7.9公里,新增户外健身设备3套,解决了群众户外休闲健身无处可去的问题。针对群众反映有些路段路灯不亮的问题,县住建部门及时更换检修路灯154盏,解决了群众出行不便的问题等,多角度、全方位服务市民生活。

    龙陵县:

    开列清单 重点解决突出问题

    本报讯(记者 杨艳鹏  通讯员 邓新强 杨文华) “刚才茄子山村支书提出加大资金投入解决群众改厕问题,大坪子村支书提出如期兑付贫困群众住房质量提升补助等问题,都是群众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会后我们县委常委班子会列出问题清单,具体责任明确到班子成员,能尽快解决的立即落实,一时不能解决的分管领导要拿出工作方案,创造条件逐项加以整改……” 在近日召开的龙陵县委常委班子征求意见座谈会上,县委书记段忠华说,切实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把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切实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热点难点问题。

    在开展主题教育中,龙陵县坚持以上率下抓整改,充分发挥好“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头狠抓落实,带头务求实效。在县处级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下,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把主题教育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坚持边学边改,即知即改,紧盯工作中存在的短板、问题,瞄准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龙陵县龙山镇白塔社区党总支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围绕“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这一具体目标,为群众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百姓的交口称赞。社区多方筹措资金,安装警务区域网络监控192个,走访500多户群众,采集录入信息6万余条,实现警情提示、语音对讲、短信发送、公告公示的社区警务网格化服务管理。社区初步形成了“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问题”的良好环境。

    目前,该县各级各部门采取深入基层听取建议、省市指导组反馈意见、相互谈心谈话等方式查准找实相关问题,37名县处级领导、583名乡科级领导干部查出自己最不满意的事1800多件。对一些群众“急难愁盼”、矛盾最突出、意见最集中的问题,该县立查立改、即知即改,让干部群众真正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昌宁县:

    回应关切 热情服务群众企业

    本报讯(记者 李建国  通讯员 吴再忠 字竟春)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昌宁县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紧盯网下“最多跑一次”、网上“一网通办”目标,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

    “早上提交材料,下午就拿到营业执照了,真想不到这么快!”田园镇达丙社区居民杨名弘说,原来办营业执照需要跑好几个窗口,这次发现新设立了一个企业开办综合服务窗口,现在办事真是方便多了。

    昌宁县政务服务局副局长高文芬说:“针对群众、企业的期盼,我们除了设立‘企业开办综合服务窗口’,设立了投资项目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一窗通’服务窗口,推进办事集中服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最多跑一次’,有效解决了群众和企业办事往返奔波、耗时费力等诸多不便,实现了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服务效能实现了大幅提升。”

    高文芬介绍,今年来共清理公示“最多跑一次”事项1876项,“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82.76%。

    据了解,昌宁县“集中办”县级共设“一个中心、四个分中心”,进驻33个部门、790项政务服务事项;设立投资项目审批、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一窗通”服务窗口,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集中服务。“就近办”分别在13个乡镇设为民服务中心、124个村(社区)设为民服务站,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一窗通办”依法优化、精简流程,将企业登记、公章备案、涉税事项整合在1个窗口办理,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至3个工作日内。同时,不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推行“网上办”,48个行政审批职能部门全部入驻网上服务大厅,8015个政务服务事项入库,实现85%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网上申报办理。推行“掌上办”,“一部手机办事通”已上线16个办事主题539个政务服务事项。

    隆阳区:

    分类分层力促学习全面覆盖

    本报讯(记者 李建国 通讯员 张玉祥) “年纪大了视力不好,学习跟不上,如果不听不学,国家大事就不知道,政府给我们送来的这个收音机可以随身带、随时听,不用担心漏掉重要信息。”隆阳区河图街道青阳社区78岁的老党员赵仕堂一边打扫院场,一边听着收音机正在播放的新闻节目。

    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隆阳区始终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教育的主线,注重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分类分层狠抓学习教育,使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对于年老、无阅读能力和需送学上门的党员,结合文化程度、识字能力采取上门送学习资料、上门口头辅导与“大喇叭+收音机”、利用少数民族语开展“双语”宣讲、利用微信学习等多种途径相结合方式,促使学习教育全覆盖,彻底打通党员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

    针对在家的党员,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制定学习计划,定期学习,每次集中学习确定讨论主题,使党员干部在畅谈中寻找差距,学深悟透。而针对流动党员,采用微信群、QQ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送学习内容,使流动党员通过网络即时参加组织生活。

    结合分类分层抓学习的要求,全区各单位根据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学习。在隆阳区丙麻乡,通过“宣讲小课堂”“掌上小课堂”“广播小课堂”的“三小课堂”,提升了学习教育的深度广度和温度,实现了农村党员参加主题教育学习全覆盖,真正让党的声音传达到基层。

    “红色包裹”则是隆阳区汉庄镇为强化流动党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的一项举措,通过为流动党员寄送“红色包裹”,将《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学习材料和工作要求寄到流动党员手中,流动党员收到包裹后也及时向党组织回信报告每月自学情况和所思所悟。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