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人民日报》:从“法制”到“法治”,一字之变,制度体系向囊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的动态体系转变,意味着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我们正确处理改革与法治的关系,确保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们建立权力清单、负面清单等制度,我们修订环境保护法、建立环保督察制度,用法治为美丽中国保驾护航……全面依法治国,不仅是制度文明的发展,更体现着“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治理智慧。从治国理政的全局出发,更能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判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 让基层“微党课”多起来 《中国纪检监察报》:基层微党课,通常深入浅出、以小见大、以情动人。当宏大话题找到了小切口,理论的鲜活性、实践性就能立体呈现,自然能吸引人。基层微党课,形式灵活、短小精悍。基层党员分布在社区、乡村、工厂、学校、企业等,工作时间不一致,平时很难集中到一起上一堂大课。而微党课可以实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微党课”,把课程送到最贴近党员的地方。一堂课10分钟,时间不长,但通俗易懂。此外,许多地区还开发了云端微党课,供基层党员在线观看,扩大了传播力。可以说,微党课是润物有声的“及时雨”,是流动的党建“加油站”,让基层党员接受了党性教育,坚定了理想信念,提高了党课教育的参与性、针对性、启发性和实效性。这样的微党课,越多越好。 本报记者 易晖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