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岛海滩、波罗浮屠日出、多巴湖晨雾……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和多姿多彩的人文胜景让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印尼旅游业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长,成为世界旅游市场上一颗耀眼的新星。 带着对印尼旅游如何驶入发展快车道的问题,记者10月底走进这个“千岛之国”一探究竟。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尼政府出台了《旅游法》,推出了免签、发展国际航空、开展国际合作、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挖掘人文资源等一系列措施,开启了雄心勃勃的旅游发展计划。在与当地旅游部官员、从业者的交谈和旅游景区的实地游历中,记者深感印尼的一些做法可以为云南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印尼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有17000多个岛屿,旅游资源十分丰厚。但因巴厘岛旅游开发早,其他地方旅游营销滞后,导致一段时间里世人提及印尼,只知道巴厘岛。近年来,印尼旅游部门在新的旅游景点打造和对外市场营销上,注重差别化,突出特色亮点,让无数个“新巴厘岛”脱颖而出,为世人知晓。 位于苏拉威西岛的瓦卡托比公园有着700多种珊瑚和900多种鱼类,是地球上海洋生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最美丽的海底”的对外营销,让这里成为了世界各地潜水爱好者的乐园;位于爪哇岛东部的布罗莫腾格里塞梅国家公园是庞大火山、热带雨林和野生动物的集合地,这片“美丽的高原”可以满足每个人内心对冒险的渴望……这些定位精准、特色明确的打造和营销,让印尼的岛屿不再“千岛一面”,不同的旅游体验也吸引游客一次又一次走进印尼。对此,云南旅游可以学习借鉴的是在旅游风景区打造和营销上做精、做细、做出特色来。 另外,印尼各地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旅游产品,改变印尼“海滩旅游”印象的努力值得称道。日惹是爪哇文化的富集地,有着波罗浮屠、普兰巴南等世界文化遗产,印尼国宝级的传统手工艺——巴迪在这一地区的乡村也得到传承。基于此,当地旅游部门在设计旅游线路、开发旅游产品时,在海滩游外,加入了文化观光、体验游,引导游客品味印尼文化,体验印尼乡村生活,更深入地了解印尼。 在日惹,游客上午在世界最大的佛教建筑群——波罗浮屠观日出,感受视觉的震撼和心灵的洗礼;下午走进附近的乡村巴迪传统手工作坊,参观并体验巴迪的制作,在与当地手工艺人的互动中享受动手的快乐并感受印尼人的日常生活,丰满、鲜活的体验成为了每个旅游者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美好记忆。由此想到云南,民族民间传统工艺丰富多彩,各地旅游部门如何挖掘培育,借此增强旅游产品的互动性、体验性可以大有作为。 本报记者 杨燕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