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丹)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金水河镇南科村委会,莽人向邻村拉祜族、苗族、彝族群众学习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他们在地里种上甘蔗、油茶、草果等作物,持续的经济收入让生活越过越好;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拉祜寨红旗飘飘,拉祜群众在扶贫攻坚驻村工作队队员的带领下,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发展产业朝全面小康路上奔去;滴水苗城屏边,不定期举办的文艺汇演、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和民族手工艺展销等,让民族文化绽放得更加灿烂……一幅幅生动鲜活的“民族团结进步”画卷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大地上展开。 红河州边境线长848公里,下辖9县4市,有3个自治县、5个民族乡,世居着汉、哈尼、彝、苗、傣、壮、瑶、回、拉祜、布依、布朗1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常住人口总数的61.18%,是全国唯一以哈尼族、彝族为主题民族的自治州。70年来,红河州始终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边疆安宁作为全州永恒的工作主题,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有力推进中国特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红河大地落地生根、深入实践、成效卓著。 近年来,红河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为根本途径,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推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度融合,以深入实施“三大工程”、健全“两项机制”、抓好一个重点地区为抓手,以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二进”为载体,以点带面,全面深入持久推进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为进一步夯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成效,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红河州将从深化思想教育入手,打牢思想基础;进一步突出创建主线,铸牢意识;强化示范引领,突出创建特色;抓实深度融合,务求实效拓展创建工作领域;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创建工作制度化等方面发力,切实担起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的政治责任,让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生机蓬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