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11月26日 星期二
第04版:要闻云南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19年11月26日 星期二
“要富更要美!”
——楚雄市苍岭镇马石铺村争创美丽宜居村庄省级示范标杆

    傍晚时分,楚雄市苍岭镇马石铺村民族和谐广场上,传来阵阵彝族三弦独奏《和谐调》。

    马石铺这个聚居着回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群众的村寨是远近闻名的民族团结示范村,如今,在巩固民族团结示范村的成果上,争创美丽宜居村庄省级示范标杆成为全村人的新目标。

    “我们全村有农户93户385人,其中回族83户340人、彝族10户45人。2018年底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预计今年底可达1.5万元。”马石铺村村民小组长姚勇介绍,多年来,马石铺村回族、彝族群众团结一心,各民族共谋发展,全村经济社会建设各项事业稳步发展,是全省民族团结示范的标杆,特别是近年来,全村通过培强做优产业,村集体年收入已达52万元。目前,全村大力推广牛冻精改良、肉牛短期育肥、生态畜圈改造等实用技术,村里的肉牛养殖产业从传统的粗放型养殖方式转变为新型精细化养殖模式,极大提升了产量和产值。全村共扶持发展肉牛养殖户30余户,年出栏量可达3000头,依托本村养殖业发展个体运输15户、餐饮业42户,形成了种植业、运输业、餐饮业等多种产业兴旺发展的格局。

    行走在马石铺村,只见村内道路实现水泥硬化到户,干净整洁的道路边种满了绿色植物,道路两旁洁白的墙面上,“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环卫工作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家家受益”等宣传标语和墙体彩绘随处可见。姚勇告诉记者,今年以来,马石铺村深入挖掘民族文化,把丰富的民族文化融入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倡导传播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全村完成墙体彩绘300平方米,改造卫生厕所72个,安装太阳能路灯38盏。实行“户保洁、组收集、村收运、镇处理”的垃圾清运、垃圾费收支管理机制,“门前四包”村庄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实现常态化,村容村貌整洁度得到全面提升。村民们也积极美化亮化自家庭院,自发种植花卉和绿植5000多株,秀美的庭院环境扮靓了美丽乡村。

    如今,马石铺村不仅将小坝塘及周围附属设施改造为一个水体景观,改造建设了700平方米的民族和谐广场,新建了290多平方米的村史馆,建强了党员群众活动阵地,还成立了2支民族文艺队,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方针政策及惠民利民政策等融入戏曲、小品、花灯等形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广泛宣传。

    “今年以来,苍岭镇党委、镇政府立足马石铺村民族结构,从彰显民族特色文化、培强产业促发展、规范乡村治理等方面着力,把马石铺村创建为‘产业生态化、居住城镇化、风貌特色化、特征民族化、环境卫生化’的美丽宜居村庄,以此争创省级示范标杆。”苍岭镇镇长夏颖说,通过巩固现有的民族团结示范村成果,如今马石铺村深挖民族文化优势、找准弱项补齐短板,进一步实现了民族更加团结、经济更加发展、乡风更加文明、村容更加整洁、管理更加规范、生活更加富裕的目标,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了。本报记者 吕瑾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