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是她欢跳的舞台,蓝天白云是她起舞的背景,清脆的虫鸣鸟叫、叮咚的流水潺潺,还有山风拂过森林沙沙作响的声音,都可以变成为她伴奏的音乐。她最大的心愿是到昆明,为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的叔叔阿姨跳一曲她自己编排的舞蹈“阿昌儿女感党恩”——
杨漾/文 康伟/图
遇到“扎妮扎”极其偶然。按计划,那天中午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曩宋乡关璋村拍完阿昌妇女歌舞,我们专题片的拍摄任务就杀青,从郑州市烟草公司来的编导康伟当晚还要赶到州府芒市,次日返回郑州。然而,在几十人花枝招展的歌舞队里,突然出现一个清纯脱俗、翩翩起舞的漂亮女孩,那优美的舞姿和灵动的神情宛若仙子一般,让我和康伟不约而同眼睛一亮,我们怀疑地询问曩宋乡扶贫工作队队员孙海太,这是不是从州民族歌舞团请来的专业演员?孙海太哈哈大笑:“不是,不是,她是我们曩宋乡的阿昌姑娘。”
女孩名叫们世婷,自幼爱好跳舞,刚从幼师专业毕业。女孩的妈妈也在这支歌舞队,今天母女俩是专程从相邻的瑞泉村赶来参加歌舞拍摄的。“这女孩有戏可挖”,我们临时决定为她加戏。再问瑞泉村墩欠寨离这里多远,孙海太说大约20公里,我们立即收拾拍摄器材,马不停蹄赶往她家。
山路的崎岖艰险超过我们的预想,七拐八弯左摇右摆,母女俩很少坐汽车,晕车一阵比一阵明显,只好请司机减慢速度,走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到墩欠寨。整个寨子坐落在一个偏僻的山包里,共有63户人家。她家住在陡坡上,一户叠着一户,坡度基本都大于45度角。闲聊中得知,“扎妮扎”是阿昌话漂亮小姑娘的意思,们世婷今年21岁,母亲赵余芬42岁。
阿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人口较少民族,主要聚居在德宏州的梁河县和陇川县,都是国家级贫困县。“扎妮扎”从小跟着妈妈学跳舞,大山深处是她欢跳的舞台,蓝天白云是她起舞的背景,清脆的虫鸣鸟叫、叮咚的流水潺潺,还有山风拂过森林沙沙作响的声音,都可以变成为她伴奏的音乐。
中学毕业后,“扎妮扎”考取幼师专业班到芒市念书。“跳舞是囡儿的梦想,但是学杂费和生活费一年下来少不了万把块,她爸爸和她奶奶都劝她算了,说阿昌女人的归宿就是找到个好婆家,读不读书也没什么关系,可我总觉得不甘心,我就想着,要在囡儿身上实现我没有实现的舞蹈梦。”赵余芬说。
正当赵余芬全家愁得没办法的时候,一个好消息传来: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从2015年7月开始对口帮扶阿昌族。曩宋乡当年凡是考取大专以上的学生都可不同程度得到烟草公司的学费捐助,“扎妮扎”如愿来到了芒市。幼师班开设舞蹈课程,她如鱼得水接受了一些正规的舞蹈训练。
假期或周末回到家,撸猪草、扛肥料、栽庄稼、挖田锄地这些农活干得相当麻利,练功也很刻苦,每天都在自家院子里自觉练上两三个小时。我问她怎么去学校,她说从村子到县城虽然不到10公里,但都是艰险山路,以前是靠步行,后来扶贫工作队帮助修建平整了道路,并且在驻村烟草技术员的帮教下,他们学会了种烤烟,日子逐渐好过起来,家里就给她买了一辆电动摩托车。
“我们整个村子以前从来没种过烤烟,什么技术都不懂。自从烟草公司帮扶以来,工作队员驻村后,从选种、育苗、移栽着手,再到中耕、采收、烘烤,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手把手地教我们。我家现在种了55亩烤烟,刚开始的时候年收入3到4万元,今年有了5万多元。”赵余芬指着老宅院子侧面新建盖的偏楼告诉我们,“工作队帮我们翻修了老宅,去年又重新盖这个偏楼,还安装了太阳能,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烟草公司啊!”
在我们和“扎妮扎”的妈妈、奶奶聊天的时候,“扎妮扎”端来了她刚从自家门口橘子树上采摘的新鲜橘子,小心翼翼地剥了皮递给我们。
“你有男朋友了吗?”我有点冒失地问道。“扎妮扎”羞涩地低下了头不答话,赵余芬说道:“来提亲的人家倒是不少,可是囡儿想跳舞、想进城。”作为母亲,看得出赵余芬内心充满了矛盾。跳舞!进城!那是自己年轻时未完成的夙愿,她终究不甘心女儿就这样一辈子困在大山。
“我还不想嫁人,跳舞是我的追求,大山虽然是我的家,但我更向往县城的热闹。”说这话的时候,“扎妮扎”声音不大,但她的眼神是坚定而执着的。“自从家里栽种烤烟以后,经济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前几个月,我在梁河县城里找到一间闲置的教室,工作队帮忙进行了简单装修,还资助我购买了地毯、练功鞋等一些舞蹈用具,我现在招了一些孩子教他们跳舞,每个月收入差不多2000元。”
“扎妮扎”告诉我们,刚读幼师专业时,云南民族村演艺公司来芒市招收舞蹈演员,她和同学约着去报考,她考取了第一名,演艺公司专门给她妈妈打了电话要带她上昆明,白天在民族村当导游,晚上演出节目,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但是妈妈赵余芬拒绝了。“以前阿昌女孩很少有读完初中的,自从扶贫工作队驻村后,再没有一个娃儿因为贫穷而辍学。我不想让她因为去民族村打工演出而辍学,这样做也对不起烟草公司的帮助啊。”赵余芬说。
不知不觉中斜阳浅照,洒满山寨、竹林。在依依不舍中,“扎妮扎”与我们告别。
临行时,我对“扎妮扎”说欢迎她来昆明玩,到时陪她再去报考云南民族村的演艺公司,她高兴地答应了,脸上露出了期待的笑容:“阿姨,等到春节我们家的猪养得更肥时,我想请烟草公司的光林叔叔来我们家过年。我也很想去烟草公司看看,为叔叔阿姨们跳一曲我自己编排的舞蹈‘阿昌儿女感党恩’,这是我们村每一个阿昌人的心声。”
“扎妮扎”虽然生长在一个贫困落后的少数民族山寨,但是,她有一位支持她实现理想的妈妈,更有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对整个村寨、对她全家的帮扶,她又是幸运的,她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时代。
链接 阿昌族是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梁河、芒市三个县(市)。2015年7月,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启动阿昌族帮扶项目,在德宏州阿昌族聚居区全面实施“基础设施、民居保障、产业增收、综合推进”四大工程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2.46亿元,援建2件大型水源工程、建设1937件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项目等2512个帮扶项目,到2018年底,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8.9%降至2.06%,德宏州阿昌族聚居区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提升、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改变,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贫困户大批脱贫,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幸福阿昌”目标全面实现。 来源:中国扶贫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