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由大姚县城金龙大道岔入大姚县中彝医医院的道路完成硬化并开通循环公交车。这条涉及医保、交运、住建等多部门的“民生路”,在大姚县推行的“一线工作法”中,从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 今年以来,大姚县切实把精文减会、减轻基层负担落到实处,制定出台了《在政府系统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按照“领导在一线带头,项目在一线推动,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创新在一线体现,成效在一线检验”的“六个一”要求,扑下身子,深入乡村一线,蹲点项目工地,盯项目、推工作,解民忧、办实事。 “项目建设及医院组建工作中,分管的县级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把项目办公会搬到建设工地上,搬到医院的科室里,积极做好协调对接工作,争取到上级部门6300万元医疗设备。”大姚县中彝医医院院长白俊超介绍。 落实“一线工作法”,让一批“棘手”的问题、“难缠”的信访迎刃而解。湾碧乡咖啡厂集中安置点离县城200公里,区域内私搭乱建、违建问题突出,影响到湾碧集镇特色小镇的整体规划。通过“一线工作法”,当地成功拆除违法违规建筑9宗430平方米。 2019年,全县确定的教育、水利、医疗等30件民生实事全面落实;分3批集中开工项目75项,完工27项,完成投资33.32亿元;实施“五网”重点项目36项,完成投资3.76亿元;化解信访积案105件,打掉黑恶势力团伙4个,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9件;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2800人;成功争创全省“美丽县城示范县”,顺利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目标,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扶贫工作先进集体”。 本报记者 饶勇 通讯员 张从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