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晶晶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穿梭于阿昌族的大小村寨,访贫问苦,解决问题;他们坚守在村民新居施工现场,沟通协调,跟踪反馈;他们投身于户撒的每一寸土地,脚踩泥土,心有温度。他们,就是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户撒阿昌族整族帮扶工作队的队员们。 自2015年7月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阿昌族整族帮扶项目正式启动以来,云南烟草商业的青年员工们纷纷自告奋勇,肩负起作为新烟草人的使命和担当,积极主动投身到陇川县户撒乡阿昌族整族帮扶工作中,在这片土地上谱写无怨无悔、勇于担当的青春之歌。 有一位荣誉村民在户早—— 郭帅 2015年7月,经过层层考核和选拔,时任云南香料烟有限责任公司盈江生产部副部长的郭帅,成为了户撒乡户早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的一员。31岁的年轻小伙,来自河南,操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初入村时,他便被户撒的贫穷所震惊:土坯墙、茅草屋、篱笆门,人畜混居、污水横流、垃圾遍地…… 为了提升人居环境,保障民居、新村的建设,在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和阿昌族协会的帮助下,郭帅和驻村工作队员们一起想方案、提建议,确定民居建设项目既要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又要保留“三房一照壁、青砖灰瓦金腰带”的阿昌族民居风格特色。在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帮扶民居建设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对拆除重建的每户补助6万元、抗震加固的每户补助4万元、美化改造的每户补助2万元,全乡民居建设项目帮扶投资总计7298万元,其中烟草资金6660万元、农危改资金638万元。 同时,为彻底改变帮扶对象人畜混居、院落环境脏乱差的生活状况,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投入援助资金353万元,通过实施养殖设施集中建设,实现人畜分离,新建民居实现厨卫入户,共完成25个公共厕所、30个公共垃圾处理箱、2个垃圾焚烧站、90盏路灯、为每户购置一个垃圾处理箱等环境整治项目的建设。一系列帮扶措施的实施,彻底改变了阿昌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呈现出了一个绿色、生态、环保的绿色户撒。 在这片土地上奋斗了4年,行走在户早新建的大道上,回味曾经为之挥洒的青春和汗水,望着那些熟悉而又亲切的面孔,郭帅与村民们难舍难分。“郭帅,我们都挂念着你呢,要常回来看看。”这是郭帅临走时村民大哥发自肺腑的声音。 有一种感动来自青春—— 王守旗 王守旗,保山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腾冲分公司的一名青年员工,他也是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驻陇川县户撒乡户早村的一名阿昌族整族帮扶工作队队员。2017年7月,他申请加入到全省烟草商业阿昌族帮扶项目的“战场”上。 他不分周末、节假日,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中,走村串寨,了解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精准制定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在产业帮扶中,积极抓住烤烟产业这个“牛鼻子”,加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技术指导,以进一步提高种烟效益。他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走出去”、典型事迹、示范亮点、致富典型等方式,进一步转变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把自立自强、勤劳致富的观念植入到贫困户脑中、心中,提高贫困户发展的积极性,激发其内生动力。 他和帮扶工作队里的工作人员努力从细节挖掘亮点、从项目挖掘典型,把扶贫政策、典型事迹、示范亮点、致富典型作为宣传的重要内容;通过现场会、走访贫困户、微信群等方式,将党的方针政策,将烟草人的关心和帮助送到每家每户,让每位贫困群众真心感受烟草人在用真心、动真情、动真格地开展扶贫工作。同时,他认真收集、梳理贫困群众的问题和需求,及时向驻村负责人汇报,积极为贫困户排忧解难。 说起户撒乡的变化,王守旗最开心的一件事情是户早幸福小学的建成使用。2015年,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户早小学被纳入滇西边境片区集中实施阿昌族帮扶规划重点项目之一来建设,项目总投资780万元。崭新的教学综合楼、宽敞明亮的教室、标准化的运动场和彩色的跑道、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一应俱全,户早小学成为了一所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校舍建设标准的边疆乡村民族示范学校,被重新命名为户早幸福小学。 作为一名年轻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两年来,王守旗把户撒乡点点滴滴的变化写成一篇篇文章,介绍阿昌族脱贫致富的故事;他带着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和保山市局的重托,把助力脱贫攻坚当成青春路上的一种成长,与当地干部群众并肩战斗,全心全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将火一样的激情抛洒在这片土地上。 有一种责任一直都在—— 施剑锋 为了使阿昌族群众脱贫不返贫,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在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下,一如既往地派驻扶贫队员深入户撒乡进行产业发展及脱贫成效巩固。施剑锋就是今年7月份刚刚入驻到户撒乡户早村的一位年轻干部。去户撒前,他的女儿还不满一岁,纵使对家人和女儿有太多的不舍,但他还是坚定前往。“我想在有限的青春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以便将来有一些值得回忆的岁月。所以,我来了。”施剑锋说。 “每个晚上我都会抽出一些时间跟我女儿视频,虽然现在的她还不会说话,但我依旧想在干好扶贫工作的同时也尽量不缺席她的成长。她每一天的成长和变化,都是让我在户早扎实干好脱贫巩固工作的动力。”谈起女儿,施剑锋这位年轻的队员、年轻的爸爸内心还是有抑制不住的思念。对于女儿和家庭,他觉得有一些亏欠,但他却不后悔,他说:“现在女儿还小,但是等她长大了以后一定会因为有我这样一位上过扶贫攻坚‘战场’的爸爸而骄傲的。” 从入村到现在5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同全体驻村帮扶队员一起努力为阿昌族同胞谋产业、谋发展、谋增收。为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超过贫困线,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的扶贫目标,帮扶队员着力巩固提升贫困户现有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收入,实现增收稳脱贫。2019年落实烤烟种植面积1575亩,收购量5287担,实现收购收入566万元。在做好烟草产业扶持的同时,他们还认真开展扶贫对象分析调查工作,进行查缺补漏。 施剑锋说,严格落实阿昌族后续帮扶项目,促进农户脱贫增收,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真正发挥群众在脱贫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坚决克服“等、靠、要”思想,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转变,这是新一批驻村工作队员们当前需要开展的工作。 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像这样的故事还有许许多多。他们身上折射出的是云南烟草商业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更是所有烟草人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帮扶队员们用自己的真情付出,换来了阿昌族群众的感激和信任,他们不会用华丽的辞藻来进行赞美,但是那一句“我们都挂念着你呢,你要常回来看看”就已经能够感受到他们对帮扶队员的深厚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