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他带着我们出去打工,我家哪能盖得起大砖房。”元谋县羊街镇己波龙村正在挑沙灰盖新房的王言激动地说。王言口中的“他”,就是羊街镇己波龙村委会罗纳上村的彭光成。42岁的彭光成是备受工友们尊敬的“打工队长”,跟随他一起外出打工的村民从最初的38人增加到了500多人。 “我2019年跟着彭哥去勐腊县装菜6个月,每个月固定收入是4300元,女工搞计件,手脚麻利的每个月能拿到七八千元,比我们队长还高,还供吃供住。”刚刚从西双版纳打工回来的己波龙村委会姚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杨友明激动地说。 元谋县羊街镇己波龙村是个典型的穷山村,山高路远,土地贫瘠。彭光成上小学四年级时,家里困难得快揭不开锅,他只能回家和父母一起干活。 彭光成曾在南华县复烤厂以及元谋钢铁厂、水泥厂等打工,后来在元谋能禹蔬菜批发市场干起了装蔬菜的活计后,才逐渐安定下来,因为头脑灵活、勤劳踏实,彭光成很快得到了外地菜商的赏识和信任。在他的带动下,己波龙村委会共有90多人跟着他前往蔬菜批发市场做工。 随着认识的外地菜商越来越多,彭光成成为“打工队长”,带领村民四处打工,根据全国各地不同季节的蔬菜产销情况,菜商到哪里收菜,他们就跟着到哪里装菜。2000年,23岁的彭光成带领100多人的老乡打工队前往海南装蔬菜,人均月收入近千元。一年后,他和打工队伍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装蔬菜。由于收入相对稳定,他干脆在勐腊县建立了“根据地”,一干就是18年,队伍发展到500多人,人员遍布楚雄彝族自治州10个县市,彭光成也由“打工队长”变成了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富农科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股东。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众乡亲。在招募工人的时候,彭光成针对贫困户给予特殊照顾,老人和学生如有打工意愿,彭光成都会优先安排到公司做工,给他们安排一些轻松的活计。“我在这里做打扫卫生之类的活计,工资和其他人一样都是4300元。假期里彭总也会安排一些轻巧的活计给学生做,和其他人领一样的钱。”72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杨发东介绍。 据统计,现在彭光成每年带动外出务工人员的总收入达300多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约占20%,己波龙村委会就有11户17人。2018年,该村有5户贫困户靠外出打工实现了脱贫,2019年该村有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依靠外出务工实现稳定脱贫,户均务工收入达50000元以上。 本报通讯员 杨春贵 俞兴宏 胡建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