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1月02日 星期四
第11版:云关注·科教卫生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第09版

第10版

第11版

第12版
2020年01月02日 星期四
昆明动物所解析非人灵长类大脑衰老潜在机制

    本报讯(记者 季征)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吴东东课题组利用来自4个青年猕猴、3个老年猕猴44个脑区的547个转录组数据研究探索了非人灵长类动物大脑老化的潜在分子遗传机制,并发现一个很可能是大脑衰老的新标记基因。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大脑衰老成为学界日益关心的话题。大脑衰老会带来记忆力减退、认知能力下降等,并且与很多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

    研究人员基于模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质内脑区之间的表达连接性以及皮质内左右脑半球之间的表达连接性都发生了明显的下降。在各个脑区中,基因表达和选择性剪接通过不同的机制来调控大脑衰老,而不同脑区之间老化的分子机制大同小异。通过对老年猕猴的转录组数据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了九个在老年猴中表现出连接性增强的模块,并解析出一个网络关键驱动基因PGLS,在老年猴中表达上调,可能对大脑衰老有重要作用。通过在小鼠体内过表达PGLS, 发现PGLS过表达导致小鼠出现衰老的表型,例如认知能力下降,运动能力下降和厌食等等。通过生物学实验,也进一步的证明PGLS过表达导致突触的丢失和细胞的凋亡,因此,PGLS很可能是大脑衰老的一个新标记基因。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