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1月10日 星期五
第11版:云之美·花潮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第09版

第10版

第11版

第12版
2020年01月10日 星期五
电视机变迁记

    胡正刚

    作为一位出生于1980年代的青年,我对这个世界最初的记忆来自于生养我的村庄。

    在记忆的源头,生活单调而简朴。人们最普遍的娱乐方式是在吃过晌午饭后聚集到村口,站着或坐着聊天,天黑尽了才回家睡觉。每户人家的境况都差不多,家里唯一的电器就是电灯,生计艰辛,买灯泡时,常常为买30瓦还是45瓦犹豫半天。由于时常停电,电压也起伏不定,时高时低,灯泡烧坏是常事。有如独自在家点灯熬油,还不如到村口闲聊,热闹而欢乐,每个月还能省下几角钱电费。遇到县里的电影放映队到村公所或者小学放电影,全村人都会早早去占位置,放映结束后,人们讨论情节的热情通常会持续半个多月才会淡去。

    那时的生活,简单而朴素,甚至笼罩着一层宁静安详的光芒,而这薄光的背后,则是浓厚得化不开的灰暗,穷困而悲凉。

    村里几户家底厚实的人家陆续置备电视机后,每天傍晚聚在村口聊天的人逐渐减少,这种敦实、带着14寸屏幕的机器有神奇的魔力,让人趋之若鹜。

    父母不再到村口闲聊,也很少去有电视机的人家看电视,他们起早贪黑种田养猪,农闲时就在家用麻线和稻草编织草席售卖——从他们神色中不时流露出的焦急、期盼中,我隐约觉察到他们正在谋划一件大事情。两年多后的一天清晨,父母约了七八个亲戚来家里,宣布要进城买电视机。这可是一件大事情,大家推举高大健壮、自行车骑得最稳的表舅爹负责运送,还在一张永久自行车的后架上牢牢绑了两块木板,以承载电视机的重量。出发前,母亲将一叠钱压实,用橡皮筋扎好,装入外衣口袋,请使得一手好针线活的二婶用棉线将口袋牢牢缝紧。

    一切准备妥当,大人们骑上自行车赶往城里,欢快、慎重又略显紧张,如同去接亲。

    我和弟弟在家里等待大人们归来,时间过得那么缓慢,我们一次次兴冲冲地跑到村口张望,又一次次失落地回到家里。太阳快落山时,大人们带着一个大大的纸箱回到家里。男人们小心翼翼地拆开纸箱,把一台黑色的电视机取出来,安放在堂屋正中的桌子上,又爬到房顶上架接收器。接收器的主题装置是一组亮闪闪的细铝管,组装好后,如同一副铮亮的大鱼骨架——学名叫作鱼骨天线,它可以接收电视信号,并传输到电视机。女人们忙着淘米煮肉,不时从厨房踱到堂屋,一边用衣襟擦手上的水渍,一边好奇地看男人们组装调试电视机。

    热腾腾的饭菜已经上桌,经过一番调试,电视机屏幕上出现了布满雪花点的画面,声音也带着一股刺耳的嗞嗞声,即便如此,人们也看得滋滋有味,抢着坐正对着电视机的座位。

    这是一台17寸的长虹牌电视机,天气晴朗信号好的时候,可以接收两三个频道,画面及声音也还算清晰;天阴或下雨,信号变得特别差,声像几乎难以辨别。每当这时,一个人守在电视机前,另一个人则会爬上屋顶,慢慢调整天线的高度和方向,一旦画面变得清晰,电视机前的人会对着房顶大喊:“可以了,可以了,看得清了。”这个法子也不是每次都有效,有时忙活半天,依旧没有图像,房顶上的人只好不甘心地下楼。

    除了鱼骨天线,电视机后壳上还有另外两根小铁管构成的接收线,平时如钓鱼竿一样收缩起来,需要使用时,就将它展开,有一米多长。这两根可以伸缩的铁管叫作羊角天线,它们完全展开时,如同电视机长出了两只细长的羊角。由于经常使用,不久后,一只羊角脱落,变成了独角天线,再过了一个多月,仅存的这只角也被掰断了,我们看电视,只好完全依靠房顶上的鱼骨天线。

    这台电视机还具备一个新奇的功能,机器左侧有一个插口,插入一盘磁带,就可以变身为一台录音机,没有信号的日子,我们就用它播放歌曲。

    碰上雷雨天气,即使田里的活计正忙,父母也会急忙跑回家,检查电视机的电源线和天线是否已经断开,如果恰巧在碰到我和弟弟此时在看电视,一顿训斥是少不了的。在雷雨天,高出房顶的鱼骨天线从信号接收器变身为雷电接收器,电视机最怕雷击,电路板和荧光屏很容易被雷电烧坏。

    电视机另外一个常坏的零件是高频头。这台电视机调换频道完全依靠右侧的手拨片,频繁的使用,拨片容易滑丝,造成高频头接触不良,影响画质。解决的办法是在拨片下撑一根长短适中的小竹片,以稳固拨片。待竹片也失去作用,拨片完全失效,连带高频头也损坏后,就只能带去集市上的修理铺维修了。那几年,修理铺的生意非常好,常常需要排队等候。我们没少去修理电视,把笨重的电视机搬到五六百米外的集市,壮劳力也会累出一身汗。

    几年以后,村里联通了闭路电线,电视机能接收的频道达到了六七个。当时,社会经济已经在发生巨变,我们的乡村也融入到这巨变中,有闯劲的村民纷纷到州府楚雄市或省府昆明务工,攒到钱后,买了彩色电视机带回家,人们称之为“彩电”,如同称呼人的乳名一样亲切。

    第一次在邻居的电视机上看到彩色画面,我们的震惊久久无法平息下来,在缓慢的乡村生活里,这是一项重大事件。彩电还有一个便利之处是使用遥控板调换频道和调整声音,躺在沙发上就可以完成操作,轻松惬意。伴随着彩电的普及,影碟机也时兴起来,能在电视机上观看影片,让人欢呼雀跃。

    我已经上中学,弟弟也在上小学,对农家而言,一年的学杂费不是小数目,家里没有能力更新换代一台彩色电视机。大人的智慧再次发挥到极致,他们从市面上买回一种半透明的彩色塑料膜,这种膜有三种色彩,上部是红色,中间是蓝色,下端为绿色,把膜贴在黑白电视机屏幕上,画面由上而下被整齐划一地渲染为红、蓝、绿三个色调,虽然有些失真,但也满溢着生机,让人长久怀念。

    每一段过往都是社会史的一部分,时间是最神奇的幻术师,站在当下回溯过往,记忆里所有的苦涩都已经被它在不知不觉间置换成了蜜糖。

    到昆明求学和工作后,疲于稻粱谋,返乡的日子一拖再拖,关于故乡的记忆也越来越模糊。不久前回家,在储物间整理旧物时,突然看到这台破旧、落满灰尘的电视机,如同一道明亮、锋利如刀刃的阳光突然划破满天阴云,黑夜退隐,万物主动呈现,所有关于它的记忆瞬间复活。

    如今,生活越来越便利,电视机的功效、视听体验、丰富的节目,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随着电脑、网络、智能手机和终端设备的普及,更是让娱乐与学习突破了时间、地点的限制。电视机的变迁,如同整个社会的一个横切面,透过它,我们能深刻感受到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