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1月13日 星期一
第08版:不负韶华 奋进跨越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0年01月13日 星期一
一名90后的担当
木秋云一心为民办实事

    一大早,巴坡村村委会副主任木秋云就带着村民到草果地里拔杂草除枯叶。

    “草果刚采收完,得给它‘梳妆打扮’,为来年的丰产打好基础。”木秋云说,独龙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但欠开发,缺人才、缺技能。

    “我是一名从独龙江走出去的大学生,回乡为乡亲谋发展义不容辞。”90后的木秋云,2014年从云南工商学院毕业后,参加西部计划志愿者,回到家乡巴坡小学支教。2017年10月,她担任巴坡村森林管护队队长,2019年6月被村民推选为巴坡村委会副主任。

    草果是巴坡村第一大产业,有23200亩,户均种植近100亩。2019年,全村草果种植收入418万元。收入最高的一户有10多万元,收入八九万元的也有五六户。很多农户靠种草果摆脱了贫困,买了汽车,供孩子读大学。

    结合巴坡丰富的林地资源,木秋云和村两委班子还带领群众在林下种植了重楼339.5亩、葛根57亩,培育中华蜂2000多箱,引导村民养殖独龙鸡、种植羊肚菌,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增收渠道。

    随着独龙江重新对外开放,到独龙江旅游的游客日益增多。如何让巴坡村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村民吃上“旅游饭”?木秋云和村两委班子把推进巴坡乡村旅游业发展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

    “2019年,村里建了3家农家乐,国庆假期来这里吃饭、住宿的游客络绎不绝,生意相当火爆。”木秋云说,目前村里还在筹建5家农家乐,将在今年建成投入营业。

    “游客来这里看美景、吃美食的同时,还要让他们把当地农特产品带回家。”木秋云引导群众把农特产品放到农家乐,方便游客选购。同时,利用电商平台,让当地的农特产品走出独龙江,致富一方百姓。

    “木秋云一心为村民办实事、做好事。通过她的不断努力,村里的环境变美了,文体活动丰富起来了。村里就需要她这样肯干事、能干事的年轻村干部。”曾在巴坡村工作20多年的老党总支书记王国光深有感触地说。

    本报记者 李寿华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