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1月22日 星期三
第10版:要闻云南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第09版

第10版

第11版

第12版
2020年01月22日 星期三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云南农信社金融助力“直过民族”脱贫纪实

    脱贫攻坚进行时

    2019年10月24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首个“信用乡”授牌仪式在独龙江乡举行,标志着独龙族群众的农户贷款,将全部享受到当地农信社的基准利率政策,独龙江金融精准扶贫再结硕果。

    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深度贫困地区是云南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近10年来,云南农信社加大对直过民族贫困地区的金融扶贫力度,建机构、设网点解决金融服务缺失问题,助农户、扶产业加快“造血式”脱贫步伐,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也不少”。

    从“零”起步

    金融服务实现“三级跳”

    独龙族是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千百年来,峡谷幽深,雪山阻隔,独龙族人过江靠溜索,出山攀“天梯”。随着1999年公路通车,独龙江乡交通出行有所改善,但城市居民唾手可得的金融服务,在彼时没有任何金融机构网点的独龙江乡仍是一个“稀罕之物”。

    为推进金融精准扶贫,云南农信社担当起了独龙江乡金融服务的职责。2010年11月,独龙江信用社挂牌开业,彻底结束了独龙江乡没有金融网点的历史。2018年底,独龙族从整体贫困实现了整族脱贫,但农信人的使命担当并未因此而止步。

    2019年4月,“独龙江乡整乡建档、独龙族整族授信”工作在独龙江乡启动。云南农信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建立了全乡1073户农户的信用信息档案,信用评级率达100%,授信金额2087.78万元,家家户户都可以“一次授信、随用随取”,获得以基准利率发放的小额贷款等金融服务。

    截至2019年12月末,独龙江信用社累计为独龙族群众发放贷款837笔3174万元,支持当地发展草果、重楼、羊肚菌等种植,以及独龙牛、独龙鸡等养殖。在全乡行政村金融服务全覆盖的便利下,网银、手机银行、取款机、存取一体机在他们眼中不再陌生,从不懂金融服务,到接纳金融服务,再到今天的熟练运用,独龙族群众的金融服务实现了“三级连跳”。

    与滇西北的独龙族一样,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基诺族同样也享受到了农信金融服务的“三级跳”。让“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基诺族群众,在农信社持续的金融扶持之下,不但学会了种植水稻、茶叶、咖啡,还学会了发展畜牧业,经营肥料店、特色餐饮店等。

    目前,当地农信社共收集了3479户农户经济档案进行整乡建档。截至2019年12月末,累计为基诺族群众发放贷款3058笔2.28亿元,实现了行政村金融服务全覆盖,24小时金融服务不间断。

    今天,在云南农信的金融支持下,茶叶、咖啡、橘子等种植业快速发展,勐旺小黄牛、勐旺小香猪等养殖业已颇具名气,基诺族群众对未来日子越过越好充满了信心。

    整族脱贫

    产业有支撑创业有资金

    在位于滇西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三台山乡是全国唯一的直过民族德昂族乡,占全国德昂族人口的22%。云南农信立足职能定位,围绕服务“痛点”,拓宽金融服务触角。

    2010年10月,芒市农村商业银行(原芒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三台山流动服务站挂牌开业,解决了德昂族群众的金融服务缺失问题,并在该乡4个村委会建立了9个普惠金融服务站,实现了金融服务村村通。如今,这里存取款一体机、惠农取款机、发卡机、网银体验机一应俱全,实现了24小时金融服务不间断。

    2015年以来,云南农信人背起“挎包”走村串户,对德昂族群众的信用状况进行详细调查,为每家每户建立了“经济档案”。截至2019年12月末,共完成农户建档1540户,评级授信1426户,授信金额915万元,评定信用村组10个。已有近1000户德昂族群众从农信社贷款用于发展甘蔗、茶叶、香蕉、坚果、西番莲、菠萝等种植业,以及黄牛养殖、生猪养殖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农信社为德昂族群众生产发展、住房改善,2019年实现整族脱贫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撑。

    在山高箐深、自然风光旖旎的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平掌乡西北部,有一个地处边缘、信息闭塞、交通极为不便的贫困山村——库独木村,这里聚居着拉祜族西支系苦聪人。

    “从小阿爷阿奶就告诉我,拉祜苦聪人‘哪里有野菜哪里安家,哪里有猎物哪里住下’。”39岁的拉祜族汉子朗梦说,2008年在外打工漂泊10年的他回到村子开始了创业之路。那一年,他向信用社借了7000元钱,养了大小60头猪,因缺乏养殖管理技术,加之遇上生猪价格暴跌,第一次创业很快就血本无归。当地信用社信贷员鼓励他从事自己擅长的茶叶种植,开启了他的种茶致富路。

    从2014年起,朗梦先后从信用社贷款40万元,茶园也扩大到了60亩,并做起了古树茶的加工和销售,带动村民一起致富。如今,他家的年收入超过了30万元。而曾经贫穷落后的库独木村,茶树种植面积从10年前的1000余亩扩大到了现在的2600多亩,仅种茶一项户均便可实现年收入近4000元。

    截至2019年12月末,新平农信社对库独木村235户农户建档面达97%,授信金额842万元;对平掌乡拉祜族群众贷款余额138.9万元,为拉祜族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起到了金融扶贫的“造血”作用。

    本报记者 李莎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