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1月25日 星期六
第03版:花潮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2020年01月25日 星期六
年是一生的理想


    朱镛

    年会唤醒世间的颜色和气味。时间表,路线图,都十分清晰。现在,只要季节进入冬天,我总是开始忆起曾经过年的场景。我以为年对于人类,永远是一种“情结”的意义。

    年的色彩和快乐,忙碌和充实,十分具体。只要年一到,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家庭,都在追求或者从内心里觉得已经实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我记得小时候,时间进入腊月就开始激动起来。尽管大人常说“腊七腊八,冻死鸡鸭。”这说明是一年中最冷的景象,可也是作为孩子的我们最有热情的时候。因为年的气象、氛围,各种平时少见的东西,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仿佛一年中的会展:杀猪、买春联、买年画、卖山上的杜鹃花,还有各种吃食,葵花籽、叮叮糖、麦芽糖、黍子糖、包谷糖、爆米花等等。过年真好!年不仅孕育万物的风雨和泥土,还储藏人世的传承与理想,诸如腊月二十四必须掸尘,原本是一场大扫除,却不叫扫,叫掸。轻轻的,把尘灰掸掉。墙壁要粉刷,或者用画报、报纸裱糊。在除夕那一天,把该洗的清洗净,穿上整洁的衣服。

    人与物,都上下一新。

    这是对一年时光尘封的收拾。收拾结束,看着自己呕心沥血的成果,欣赏着新新鲜鲜的场景,仿佛所要获得的,基本已经实现。于一个成长的儿童来说,觉得一生的理想都达到了,即是幸,即是福,即是甜蜜。过年,虽然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但并没有被财富的多寡所左右。年就是希望,希望永远是人活着的动力。年过了,又带着希望去生活。然后,在第二年里,又想着实现理想。一年又一年,年年过,过过年,它在消失,又在重生。时间在连续,人在连续的时间里不断实现一生的理想。年的风景,也就成了人的风景。或者说,历史也就是这么延续了。

    人与万物,没有距离。就是近邻或者兄弟,都似乎共同生存在一个家园里,却有许多讲究。比如在饭前,每家人要先在土地庙,天井里,火灶前,或者供桌处,要敬神,要祭先祖。上香,点烛,叩头如捣蒜,一点也不能浮皮潦草,那是生命本义的分裂与连续。只要敬着,只要呼唤的那个称呼或者名字还在,他们似乎就永远没有离开。他们在头顶上,全都成为生活中的守护神,护佑平安,护佑吉祥和如意。一切仪式完毕,还要用鸡蛋大的沙石放在火里烧红,再用火钳夹进用柏枝垫好的碗底,从屋子的每个角落到畜圈,用水加醋泼上去,雾气上升。这在我们地方称为打醋碳石,示意来年清清静静,无灾无难。这些行为,会赋予人心以爱和敬畏,看不见生命,却有灵魂。

    新鲜。好奇。于孩子而言,那是最美好的一天。大人做什么,小孩都要去凑热闹,即便惹了麻烦,大人也只说“你走开,这不是你做的事。”不骂,也不火,更不会动手。一点不会像在平日里,不是被细条子撵在屁股上或者脚杆上,就是被骂得狗血淋头。如果家里有隔辈的女老人,那天都在做针线活,兼顾照看小孩子。她们用各种方法,让小孩子呆在旁边听故事。我记得,我外婆,一个小脚老人,在我们家过了几个年,但是,外婆嘛,总是重复同一个故事。只是,生活的经验、常识和传说,也悄无声息地传入了孩子们的灵魂。所以,那时的大人孩子,知书不多,却很达理。

    年饭就有很多考究。饭是要用甄子蒸的,要满。舀饭时,要从边上顺着刮,中间是不允许动的,最后留下一个尖顶。示意来年粮食像小山一样,也示意接通天上的灵气。菜要丰富,摆放在青松毛上。蔬菜是不用刀切的,蒜苗一棵棵地煮出来,白菜青菜菠菜要用手撕成长条,叫吃长菜,也暗藏常菜,一年四季不缺。开饭后,大人会最先夹起一个骨头,啃下肉,然后丢进火里烧。生活的烟火味弥漫,让一年到头都可以闻到肉香。饭食三碗后,才能喝汤,大人说能免遭雨淋。这种说法不知有何依据,是否准确,我没证实过。但是这一晚所有的话都是算数的,谁也不会去触碰这些民间的规则。很好的是,年夜饭,大人孩子都可饮酒。我似乎天生不善饮酒,喝五分钱一瓶的小香槟也醉倒。小香槟消失很多年了,记得大概也就四五度吧,还带着甜味。后来我想,酒不醉人,是肉醉人。

    那时的人都是馋的,有馋的本能和机会。

    当时乡间也不知怎么会有“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怎么会单单是老婆馋呢?人人都馋,都想吃到好的食物,想吃到平日里舍不得或者无法吃到的甜蜜。人人也有口福,吃得酣畅淋漓,在馋中得到了所有快乐和幸福。为了馋,即使在晚上睡前,也要把脚洗得认真。因为大人说,脚洗得干干净净,走亲串戚才有运气吃到肉。这一点,我估计是穷人教育要讲卫生的课程。但人人都把脚洗得白白净净,心里难道不也是为了馋?

    过年的日子,承担着职责和使命。从过年到初三,丧气话是不能说的。所有要从口里冒出来的话,全都要挑着吉利的讲。做事也一样,图的都是吉利,祝福,期盼和美好。从贴对联开始,内容一般充满喜庆。那时家家户户张贴的对联,不外乎是:欢炮声声报喜,红联对对迎春;国泰民安一岁胜一岁,人寿年丰一年强一年,等等。横批是:大地回春,紫气东来,招财进宝,吉祥如意或者五谷丰登之类。这些内容,似乎贴出来就装进了人们心里,红红火火的日子就即将实现。是的,连晚上的灯,也不能像平日里那样,灯光是病怏怏的。那一晚要灯火通明,光亮四射。火塘也不能像平常一样,放了熄火,相反要烧得更旺,更红火。初一这一天,不动刀。菜刀、剪刀、指甲刀,带刀的东西都不碰。街上也不开市,即便有商店的人家,经营也只是开一个小窗口,不开门。大多卖东西的是地摊,虽然看的多买的少,街上却是很热闹。无论天冷天热,都是人擦人,人挤人。当然,更多的是年轻人,男男女女。街上会有耍猴戏的,演魔术的,表演气功的,卖狗皮膏药的。但是,只要大姑娘小媳妇打扮得花枝招展往哪里站,小伙子年轻人就会跟着往哪里挤。有时丢个火炮过去惊吓,有时故意一个追一个以不注意的方式跑过去碰撞一下。如果哪个小伙看着哪个姑娘如意,又打听不到在哪里住,即便被北风吹得鼻子耳朵,或者满脸通红,也会等着她回家。然后,悄悄跟在后面摸清她家住在哪里,打听到姓甚名谁,慢慢托亲朋好友前去提亲。

    当然,那时最快乐的,的确是孩子。每个孩子都可以坦荡直率地面对事物本身,欣喜的是穿上一件新衣服,更欣喜的是,可以看到为数不多的钱并亲自装在自己兜里。大人似乎没有孩子乐意,有句俗语说农民怕过年,过完年就下田。年过了,就要开始一年的深耕。但是,真的下地了,干活是不会偷懒的,人人都很卖力。事实上,大人也喜欢过年,所谓年,就是把所有的朴实和原质,在这个节气里,相互传递,以此消除人们心中的功利主义。然后,在那一天,觉得实现了自己对一个家的理想。只是现在,儿童基本远离了天然的集体主义,一些东西在逐渐淡化和消失。但是,年还是把绝大多数人带回到母亲身边。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