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大姚县湾碧乡高坪子村委会中坪子小组村民李永清忙个不停,刚刚采收销售完家里种植的核桃、魔芋和重楼,又开始卖山羊、土鸡和山猪。在大姚县,近期像李永清一样忙着卖农产品的贫困群众有很多,他们的“供货”对象是全县的扶贫干部。 在大姚县城安置点小康苑小区的一个店铺里,扶贫干部前来选购各类农特产品。这个店铺是湾碧乡消费扶贫农特产品配送点。 据了解,大姚县今年以来在扶贫工作中广泛动员挂包干部采用“以购代扶”方式,根据各乡镇产业发展具体情况制定供货“菜单”,提前让干部职工报送需求,再由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需求进行采购,运送到县城配送点供干部职工现场选购。 “我买了1只猪后腿和一些羊肉,我觉得用这样的方法帮助贫困户,比直接送钱送物的‘输血式’扶贫要好。” 在现场认购的干部陈燕琼感叹道,“贫困户付出了劳动,得到了收获,也懂得了致富要靠勤劳的双手的道理。” 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在大姚县城区设有多个“以购代扶”配送点,全年不同时节都有优质特色农产品销售,全县6000余名干部及社会爱心人士都参与认购,消费金额已达590多万元。“这样的做法大大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本报记者 饶勇 秦明豫 通讯员 郭媅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