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中,有许多95后医务工作者的身影。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们勇往直前、不惧艰险,决然站到了防疫第一线,用身躯守护着同胞的生命安全。 来自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的护士张叶春雯是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中年纪最小的队员,今年刚满23岁。她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就写下了请战书。她说:“17年前非典肆虐时,我被医护人员保护,现在轮到我去保护他们了。”张叶春雯说。 在武汉期间,张叶春雯被分配到咸宁市嘉鱼县人民医院内二科工作。每天负责为患者做一些基本的护理和操作。“只要穿上了防护服,连上个厕所都很麻烦。当地医疗物资紧缺,为了节约每一只口罩、每一件防护服,我们每天在病房都是连续工作4小时以上,把工作做完了才出来。”张叶春雯说,工作虽然辛苦,但是医院对我们特别关照,各个方面都尽力提供到最好。“刚来武汉饭菜吃不惯,还好在出发时同事给我们备了很多的腐乳、榨菜等下饭菜,吃了这些天,越来越习惯了。” 同样是来自省三院肝胆胰外科的董昊是一名24岁的男护士。他和张叶春雯作为第一梯队的代表,也被分配到了嘉鱼县人民医院感染科工作。 疫情发生后,男护士成了“抢手货”。除了要完成与其他女护士同样的护理工作外,还要承担一些劳动强度更大的工作,这也是董昊报名的初衷:希望能竭尽全力为此次抵抗疫情做出更多贡献。 这段时间,来到感染科的患者越来越多,工作时长和强度也随之增加,穿上防护服,进入隔离病房,连续6小时的工作已成为日常。董昊说:“身为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本就是根本。越是这样的时刻,我们就越是该尽职尽责。” 在疫情面前,所有医护人员都在朝着同一个目标奋斗,无地域之别,无性别之分。当看到有些女同事为了完成任务,把留了多年的长发都剪掉,这也成为董昊在工作中越发努力的动力。“女生都可以这样拼,作为男生更应承担更多。”董昊说。 疫情当前,以张叶春雯和董昊为代表的这群95后,正在用使命担当为云南乃至全国的百姓健康保驾护航,他们在成长,已成为抗击疫情的主力军。加油,可爱的年轻人,家乡人民等待你们凯旋! 本报通讯员 纳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