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2月11日 星期二
第07版:科教卫生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0年02月11日 星期二
服务在线
春季谨防“倒春寒”
专家提醒不要马上脱掉冬装,多吃健脾胃食物


农业生产、身体健康需防“倒春寒”。 本报记者 杨峥 摄

    在气象学中,“倒春寒”主要指在进入气象意义的春天(即连续5天平均气温达到或超过10℃)以后,由于受较强冷空气频繁袭击,气温下降较快,并且持续一段时间的“前暖后冷”,造成大范围农作物受冻害的天气现象或过程。

    在云南,“倒春寒”多发生在2月份至4月份。专家解释,“倒春寒”形成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冷空气带来的。春季是由冬季风转变为夏季风的过渡时期,这时,北方冷空气还不时来袭,冷空气南下与南方暖湿空气相持,就会形成持续性的低温、阴雨天气。“倒春寒”的最大特征不是降温的幅度特别大,而是平均气温持续偏低或最低气温严重偏低,按文献标准各月是不同的。根据“倒春寒”的实际天气现象,“倒春寒”分为低温连阴雨、晴天重霜冻和先阴雨后突然转晴天霜冻3类天气,分别称为平流类“倒春寒”、辐射类“倒春寒”和混合类“倒春寒”。

    “倒春寒”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会对蔬菜、花卉、林木及小春作物等造成严重的冻害,会导致作物大面积烂秧、死苗和果树开花坐果率低,作物生长发育也会受到严重影响。若冷空气强度大,侵入滇西南等地,还会对当地的橡胶、咖啡、甘蔗、香蕉等热带作物带来严重危害。同时,强“倒春寒”带来的雨雪天气和气温大幅下降,会造成滇西北、滇东北等高海拔地区道路结冰和电线覆冰,影响交通出行和电力供应,冷空气的快速进退也会给滇中及以南大部分地区带来大雾天气,造成能见度不佳,影响公路交通安全。此外,“倒春寒”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天气突然变冷,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紊乱,导致呼吸道系统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复发或加重。

    专家表示,防范“倒春寒”,要注意收听收看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加强田间管理,改善农田小气候条件,对花卉、蔬菜等经济作物要提前准备好秸秆、薄膜、防冻剂等,采取相应的防寒措施;注意“春捂秋冻”,不要因为气温暂时升高就马上脱掉冬装,早晚气温较低,要注意保暖;注意春季饮食,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要保证室内通风和除尘,减少和抑制病菌的存活和繁殖;要适当运动,以改善心肺功能,更好地适应春季多变的气候。

    本报记者 陈云芬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