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进小院,暖意渐渐铺开。 82岁的李宝吃过早餐,端着茶杯坐到屋檐下,晒着太阳,和来往邻居打着招呼。 “李大爷,晒太阳呢?”老人一口茶还没喝下,听见有人叫他,扭头一看,来者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副主任医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队郭鸿平、瞿青医生,都是他的老熟人,老人脸上顿时充满了开心的笑容。 家住官渡区小板桥社区西廊老村5号的李宝大爷,年纪大了身体难免有毛病,但自从有了签约家庭医生以后,社区医生经常上门巡诊,为他开展健康科学管理,老人的慢性病渐渐有了好转。 “大爷,最近身体怎么样?”走进李大爷家,郭鸿平和瞿青一边和大爷搭话一边做着准备工作。李大爷则熟练地把外套脱下搭在肩上,捋起袖子等待测量血压。“很好,低压86,高压120,血压正常。”瞿青测完血压,又给老人做其他检查,并一一询问身体变化情况。郭鸿平介绍,按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他们每个季度都会定期到居民家中进行回访,情况特殊时一个月回访一次,间隔一段时间还会带着大型医疗设备进村入户,为居民进行全面检查,以提供健康咨询、血压测量、用药指导等个性化定制服务。 居民身体健康是民生工作的主战场。昆明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正全面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式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让群众得到便捷、及时、全面、个性化的长期签约式服务,都能拥有自己的“健康守门人”。 同时,昆明市全面取消签约服务的数量要求,更加注重履约服务质量的要求,签约一人、服务一人,优先做好贫困人口、孕产妇、0至6岁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人员等重点人群和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严重精神障碍重点病种人员签约服务。优化签约服务团队,控制团队签约居民数,要求每个团队的签约居民数控制在1000人以内,采取拆分、重构等方式优化家庭医生团队,不断提高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效率。2019年,全市共签约居民234.4万人,签约率34.8%;签约居民履约率达72.3%,人均履约2.2次,签约服务质量普遍提高。 本报记者 浦美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