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2月13日 星期四
第08版:专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0年02月13日 星期四
昆明市盘龙区发挥“五级治理”体制优势,力量下沉,联防联控——
筑起疫情防控坚强堡垒 检验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凝聚起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的磅礴力量


全天值守 严密监测


提前复工 生产口罩


奔赴卡点 全面排查


逆行而上 抗疫有我


抗疫防控 全员参与


彻底消杀 干净整洁


监测体温 志愿服务

    疫情大考,重在基层,难在基层。

    我国有近65万个城乡社区,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都成为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和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

    这对于各地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来说,是一次巨大考验。

    昆明市盘龙区,曾在全省率先开展“五级治理”模式,全区社会治理工作体系日趋完善、居民自治机制不断创新、多元主体参与格局初步形成。先后2次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创建成为全省首个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一段时间以来,居民参与、群防群治、共建共享,成为盘龙区基层社会治理的有益探索和明显成效。

    那么,面对疫情,盘龙区基层社会治理的优势在联防联控中是否得到体现?全力抗击疫情,对盘龙区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又有哪些方面的巩固和思考?

    从疫情发生开始,盘龙区委、区政府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昆明市委、市政府的指示要求,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发挥全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体制优势,进一步将工作重心下沉一线,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包括农村社区的动员能力,将防控措施落实到院、到楼、到户、到人。用更加细致的服务、更加全面的措施,消除每一处隐患、堵住每一处漏洞,筑牢保护城乡居民健康安全的坚实屏障。

    构建一张网

    形成“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联防联控网络

    先来说说盘龙区在全省率先首创的“五级治理”。“五级治理”是以“数字盘龙”平台为支撑,融合公安、城管、政务等公共资源,建强“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居民小组(庭院)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五级联动机制,搭起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社会治理有机构、事务下沉有人管、群众参与有平台、社会服务有网络、居民生活有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激活社会治理“末梢神经”,形成社区管理服务无死角,人人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的良好局面。“五级治理”模式已在昆明市多个社区推广。

    疫情防控中,为指导社区(村)科学有序地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及早发现病例,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和蔓延,盘龙区充分发挥“五级治理”优势,将城市庭院、农村村组作为防控基本单元,广泛开展“支部+庭院”“支部+十户联保”疫情防控机制群防共治,形成“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联防联控网络,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增强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力量。

    在城市,采取“支部+庭院”模式,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突出城市庭院单元,采取“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庭院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网格党员+X(X即片区民警、物管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的“5+X”疫情防控联动机制,真正将防控责任落实到基层、压力传导到支部。网格员、楼栋长分片包干、开展登记排查,全面掌握区域内疫情动态。利用公安、社区的既有数据系统,通过电话、微信群、QQ群等方式对辖区居民外出情况进行摸排,发现有异常情况人员,及时上门核实情况。与辖区各酒店、宾馆进行24小时联动,对敏感地区外来住宿登记人员,及时核查上报。

    截至目前,8个城市街道组织718名社区工作者、993名楼栋长、706名党员志愿者等以场所为单元开展疫情防控,实行网格化、地毯式、全覆盖筛查排查。

    在农村,则采取“支部+十户联保”模式,针对水源区春节期间返乡人员较多等防控“人多地广”情况,突出农村村组单元,采取“街道党工委+村党总支+村小组党支部+十户长+网格党员”的疫情防控联动机制,真正做到疫情防控全覆盖、无死角。积极发挥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优势,按照“住户相邻、邻里守望”的原则,联防联控,做到确保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

    如滇源街道有18个村委会100个村民小组,通过“支部+十户联保”模式,仅6小时内就掌握了41名来自疫区的人员信息,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输入、传播和蔓延。

    守好一道门

    守好保卫健康之门、疫情防控之门

    无论是节后返程高峰,还是居民24小时生活,小区大门都是人员车辆流入流出、体温监测和登记发现疫情动态的第一道关卡,对遏制病毒扩散至关重要。

    这是守护健康之门,是疫情防控之门。

    “您好,业主,请配合我们测一下体温。”1月28日起,龙泉街道辖区内的龙江雅苑小区明确规定,非该小区人员、车辆,一律不得入内。小区业主、住户外出需戴口罩,避免到人员密集地方。疫区人员或近期到过疫情区域的访客不得进入小区,如有需要,须报备社区或派出所同意后方可进入。所有外卖、快递、中介等外来人员不允许进入小区,业主可自行到1号门领取。

    大家都知道,社区工作人员人力、物力有限,如何全面彻底做好排查工作?

    “社区的党员、楼栋长、物管公司、志愿者全面联动了起来,排查外地返昆人员,特别是疫区或接触过疫区人员的。”盘江社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物管公司配合社区对小区电梯间、门把手、儿童游乐设施等重点部位、重点区域每天消毒两次,结合实际开通手机App配菜服务,社区通过管家群、公众号以及电梯间、单元门等公布防病知识、温馨提示等,确保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我们501的住户妻子是疫区人员,不知他们回疫区否?”“好的,我们社区现在联系。”“已对接,尚在疫区,暂时回不来。”

    这是鼓楼街道桃源社区一个微信群里的对话。可以看到,有居民在微信群中反映后,社区党委书记便及时与户主联系,确认其妻子过年前已回到疫区,目前还未回昆,身体状况无异常,及时在群里反馈,消除大家的疑惑。

    疫情发生以来,桃源社区党委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时间紧、排查信息量大,又要减少交叉传染几率的情况,创新工作方法,以每个小区院坝为单位建立庭院微信群37个,全面覆盖全辖区居民小区及住户,使上级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得以及时落地落实。

    通过庭院微信群,社区每天进行以下交流:定时与群内居民沟通交流,关注大家身体状况;及时发布官方权威疫情信息,传播正能量,引导居民群众不信谣、不传谣;在社区前期的宣传动员下,社区居民群众纷纷积极参与到排查工作中来,身边一发现情况便及时打电话联系社区,做好社区的“情报员”,当好社区的“眼睛”。

    “通过微信群全覆盖,实现社区安定团结、共防共治。居民群众积极自发排查疫区旅行史、动物接触史、类似病例密切接触史等情况,并在群中报告,实现党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社区党委书记王芳说,在这里,社区与居民群众、左邻右舍紧紧联系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在疫情面前齐心协力,共同应战。

    发动群众,群策群力。在双龙街道,司法所社区矫正对象肖某某参与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来,和儿子将多方联系购买来的1500公斤84消毒液(价值1.5万余元)捐赠给街道。

    高举一面旗

    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一页页手印鲜红的请战书,一声声铿锵有力的誓言,一份份千里物资的情意……连日来,在防控新冠肺炎的斗争中,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担当在先、冲锋在前,我是党员我请战。”1月30日8:30,拓东街道明通巷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准时集合,统一分配工作,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外地返乡人员小区和无人管理院坝进行消毒杀毒;楼栋长入户进行网格宣传;社区工作人员有的对重点人群检查测温,有的去酒店、居民院坝继续排查,有的发放张贴提醒信息。“作为党员就是要冲在前,关键时刻要豁得出、顶得上、靠得住,才能赢得辖区群众的认可,才会激发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明通巷社区党委书记高晋云说。

    1月25日大年初一晚10:00,东庄社区的董春伶、金熙栋夫妇听说有“鄂”牌车辆停放在辖区化工大院,连夜出门寻找并拍照告诉社区,建议社区尽快了解情况,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第二天他们又发挥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请愿加入社区工作。“我是党员,我不上谁上。”老两口说。

    “妹妹你好,今天身体感觉怎么样?在医院配合医生做好治疗,多吃水果,思想放松别紧张,有事情给你柏姐打电话,一定会尽力帮你的。”日前,联盟街道金菊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柏怀玉又一次拨通了云锡花园小区因确诊新冠肺炎而接受隔离治疗居民的电话,详细询问她的身体情况。

    挂断电话,柏怀玉又赶到云锡花园小区,将爱心企业捐赠物资——3套防护服、2个护目镜及3个N95口罩送到了现场值守的民警和正在进行消杀作业的卫生防疫人员手里。

    1月30日,经昆明市卫健委检测并确认,云锡花园2区1楼栋存在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已在定点医院治疗。当天下午16时起,云锡花园该楼栋开始采取紧急管理措施,实施隔离封闭管理14天,并对出入该小区的人员、物资及交通工具实施卫生检疫防疫。

    在封闭隔离点,楼栋长每天上门过问居家隔离人员需求,由他们开出“生活清单”,然后由社区工作人员代为购买,变“群众少出门”为“干部多跑腿”。同时,社区经常把关心、问候和抚慰送到隔离住户家中,既安抚着住户紧张不安的情绪,又把社会各界的爱心传递到他们身边。

    “隔离不隔爱,有了你们,我们感觉到温暖,看得到希望。”一隔离户通过电话说。还有一隔离户通过微信向社区工作人员传来了他用爱心蔬菜做的美食照片,表达对社区工作人员的谢意。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截至目前,盘龙区共组建党员志愿者队伍194支、临时党支部57个,700余名党组织书记、3800余名党员投入疫情防控一线。

    筑牢一道屏

    筑牢保护城乡居民健康安全的坚实屏障

    为筑牢保护城乡居民健康安全的坚实屏障,盘龙区构筑起疫情排查防控“三色线”——筑牢生命安全的“红线”、服务人民的“绿线”、提醒警示的“黄线”。

    筑牢生命安全的“红线”——依托“五级治理”“十户联保”等基层治理体系,发挥街道党建联盟、社区党委机制作用,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防控等工作,走村入户排查,严防死守、不留死角。同时配合社区工作者对道路、广场、小区进行消杀工作;奔赴堵卡点,对过往人员开展体温检测,对体温过高人员及时报告处理,坚决堵塞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渠道。

    筑牢服务人民的“绿线”——盘龙区主动为滞留昆明的疫区游客协调酒店入住,区文旅局党员志愿者主动作为,临时做起了酒店服务员,切实服务好入住游客。在白云社区、任旗营社区,针对鳏寡孤独老人买菜难、买药难、吃饭难等问题,党员志愿者充当起“跑腿小哥”,为住户送去新鲜蔬菜、方便食品、饮用水、药品等,积极上门询问帮助解决生活难题。

    筑牢提醒警示的“黄线”——盘龙区党员志愿者用通俗易懂、接地气的语言文字,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通过朋友圈、微信群等线上方式和拉标语、发传单等线下方式积极宣传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和权威信息,广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有效引导社会舆论,树立必胜信念。

    “这次大考,检验了盘龙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也为全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了新的能量、带来了新的思考。”盘龙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疫情发生前,盘龙区刚刚出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高水平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实施“1661”工程,创新治理模式,打造民生工程,联通千家万户,提升治理效能。疫情大考中,盘龙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下一步,盘龙区着力打造一张覆盖全面、体系完整、运转流畅、治理有效的全域惠民社会治理网,完善党建引领、监测监督、公共服务、社会安全、城乡治理、宣教动员等,形成一个具有时代特点、盘龙特色,兼具影响力、带动力、辐射力和示范性的长效机制,努力创建昆明市基层社会治理示范区。

    浦美玲 黎杉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