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2月16日 星期日
第06版:花潮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0年02月16日 星期日
逐瘟神


    李成生

    一

    庚子年的异样境况实在是太突然了,一种叫“新型冠状病毒”的魔鬼似乎从潘多拉魔盒里溜了出来,专门攻击人类的肺。流布之广,害人之深,前所未有。这个恐怖的幽灵四处游荡,隐藏在我们看不见之处,随时伺机侵入我们的肌体,夺走我们的生命。“冠”在汉语中与邪恶无关,相反,它是一个美好的汉字,是帽子一类的物件,由它组成的词非常美好,例如花冠、桂冠、皇冠、冠冕、峨冠、夺冠、冠军,等等。可是“冠状病毒”却异常凶残,两个月来,它夺走我们许多同胞的生命,成千上万的同胞受其感染在病痛中挣扎呻吟,害人之深,罄竹难书。这使我想到一个彝族民间故事《孜孜尼乍》:孜孜尼乍是一个貌美的女子,但人们不知她即是恶鬼和疾病的化身,她一诞生,鬼魅和瘟疫随之问世。死后仍不放过人类:她变成一只灰山羊,有四户人家烹食其肉,全部病死了。这披着美丽外衣的女魔受到最强烈的诅咒。

    除夕夜的前几天,即将欢度春节的人们被告知:不能乱走动,宅在家里就是最好的防疫办法。因为此病毒已经发展到人传人,患者的一个喷嚏,它就能在空气中游走,污染祸害人间。早在己亥年末,便从湖北武汉传来坏消息,武汉城有不少人感染了这种病毒,而且随着便捷的交通蔓延四方。不到两月,这可恶的病毒便侵入全国省市区的一些地方。这个来势汹汹的恶魔,彻底打乱了国人的生活节奏,拥有十四亿人口的国家,从中央到地方,从繁华的都市到遥远的山村,举国进入防控疫情、与死神抢时间、抢生命的决斗。口罩成为稀缺的“年货”,“戴口罩”成为庚子春节的“最高礼节”。

    二

    死神与人类如影随形,瘟疫是死神派来的杀手。

    瘟疫就是由强烈致病性微生物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一般具有急性、易传染性、高致死率等特点。古代的瘟疫面很广,由于医学科技不发达,一个小小的疾病,由于不能有效治疗、控制,都可能发展成大范围致命性的传染。黑死病、鼠疫、天花、霍乱、瘴气、大头瘟、羊毛瘟、疙瘩瘟、吐血瘟等几十种疾病都曾经在全球各地泛滥。雅典大瘟疫、安东尼瘟疫、查士丁尼瘟疫、欧洲黑死病、印第安天花瘟疫、西班牙大流感、俄国斑疹伤寒等都造成百万、千万乃至亿万人死亡,黄热病、霍乱、疟疾这些现在看起来很容易治疗的疾病,在古代都造成人类的巨大灾难。

    中国的瘟疫记载也有四、五千年历史。从三皇五帝到现代一直就没有断过。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颛顼大帝有三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就是个瘟鬼,专门负责传播瘟疫。瘟疫流传起来有多厉害,魏晋诗人王粲有诗为证:“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建安七子中的徐干、陈琳、应玚、刘桢等都是遭遇瘟疫死的。三国时期全国人口不到一千万,不只是战争原因,亦有瘟疫推波助澜,造成大量死亡。

    从先秦至明清,历朝历代都对瘟疫有准确的记载,如明朝有记载的瘟疫高达64次,清朝高达74次。明末李自成起义成功,不只是崇祯皇帝和明军的无能,而是当时发生了大规模的瘟疫,史称“京师大瘟疫”,这次瘟疫是一次鼠疫,席卷北京、天津及华北数省乃至南方,北京由于瘟疫死亡二十多万人,陕、晋、冀三省死亡高达上千万,李自成攻进北京城时,那里“日出万棺”,差不多是一座“人鬼错杂,日暮人不敢行”的半鬼之城,由于瘟疫的暴发,明军早已失去了抵抗能力。

    一代枭雄曹操是亲身经历三国瘟疫的军事家,他写诗慨叹:“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只有我们这个昌盛的时代,国家和民族敢与死神展开殊死较量,并抱定必胜的信心,因为国家有这种意志和能力,民族有这种气吞山河的精神。

    三

    首先是武汉告急。新冠病毒在这座英雄的城市里肆虐横行。全国总动员驰援江城。

    一些鲜活的生命离开了我们。无数鲜活的生命出现在武汉,他们中有著名的医学专家,有普通的医生护士。这些生命平凡而质朴,却是这个时代乐章上最激越动听的音符。事实证明,伟大的事业都是平凡人拼搏出来的。人民领袖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中国的医者自古以来就必须是仁者。唐人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在此书中他有一段精妙感人的论述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枪,勿避险峻,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可见大医的最高境界是仁,而非术。“凡有请召”“闻命即赴”成为中国医者恪守的“行规”。

    17年前,在“非典”肆虐的关口,他说出“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17年后,在新型冠状病毒蔓延的时刻,他一边建议公众“不要去武汉”,一边第一时间坐上赴武汉的高铁,奔向防疫第一线。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他没有丝毫隐瞒:肯定存在人传人。这个逆行者就是年已84岁的钟南山院士。作为临危受命的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上发布会、连线媒体、解读最新情况。媒体说:“老当益壮的钟南山,就像一道永不过期的‘救命符’”。

    另一个不能忘记的名字就是李文亮。2月7日凌晨,新冠肺炎夺去了他的生命,年仅34岁,他曾经想“拯救地球”。他是武汉中心医院的一名医师,是己亥年12月最早预警这场危险病魔的8名医生之一,他的专业性警觉尤其令人钦佩,他当时发出的警报没有立即受到重视,反而被训诫,为社会开展反思提供了一个有触动的样本。人们评价:他在平时的工作中就展现了令人尊敬的医德。医生在传染病爆发的时候就是战士,医院就是战场,李文亮的因公殉职,牵动全国民众的心。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许多逆行者都是平凡的人,很多医者是母亲、父亲、儿子、女儿,还有不少是我们的后代,他们正处于花样年华。每次看着出征武汉的身影,我心里首先泛出的是酸楚,然后是敬意。他们这一代人,已经担起了如此重大的社会责任,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每日看新闻,我都在心里祈祷:愿他们健康平安归来,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四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有我们的国家能做到。疫情发生以来,从京城名医到江苏“散装十三太保”医疗队(网友戏称“县大队”“区小队”),纷纷奔赴武汉,成为与死神抢生命的中坚力量。

    在物资支援方面,地域不分南北,出产不分富庶,都向武汉疫区伸出援助之手。地处贫困地区的宁蒗县彝族百姓说,我们没有钱,没有医疗物资,但有洋芋。群众在山地中挖出数十吨洋芋捐给湖北疫区同胞,以表鹅毛之情。并不富裕的昭通市组织数百吨果蔬,车队在凌冽的寒风中结队出发,风雨兼程驰援湖北,场面让人动容。

    这是一场与死神较量、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在如此强大的国家、人民力量面前,瘟神不由得不发抖,胜负已定,逐走瘟君,只是时间问题。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