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国鹏 2月14日,省委省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印发《云南省农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各地严格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疫情防控要求和实行分类管理、精准施策的原则,开展农村新冠肺炎防控工作。 《方案》充分体现了“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的要求,对于当前科学精准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最近一段时间,过度防护的声音在城乡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而经过20多天的探索与尝试,各地疫情防控措施更加科学精准、符合实际,一些不必要的、繁琐的防控举措应根据疫情形势进行调整、适当精简;同时,当前正值春耕备耕时令,农村地区面临着疫情防控和恢复农业生产的严峻形势,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两者之间进行统筹协调,既确保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也不误农时、抓好生产,才能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农村疫情防控的重点仍然在“防”。农村相比城市人口密度较小、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同时,农村家庭之间相互熟悉程度高、宣传动员更入脑入心,“防”是农村可以做而且可以做得更好的工作。各县(市、区)要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根据所辖地区属于哪一类风险地区,分别采取“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外防输出”“内防蔓延、外防输出”等不同的应对策略,实施群防群控、联防联控,进行网格化、地毯式管理;同时要牢牢抓住疫情防控的主动权,根据风险等级变化进行应对策略调整,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为复工复产、完成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创造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对农村地区防控疫情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在稳定社会情绪、服务防控大局上也具有重要意义。大家对于新冠肺炎的恐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了解,而在不少农村地区,由于对健康医疗、科学防护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存在不足,一些农村群众谈“疫”色变,严重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生活。当我们不再只是以一套所谓“最保险”的策略去应对各种情况,而是秉持科学理性的态度,对不同风险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分解剖析,并精准实施应对策略,就能够把最初对病毒的恐惧转化成为必胜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