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云芬)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获悉,该园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定量减光和补水处理对迁置森林表土物种萌发的影响,揭示了不同生活型物种对减光和补水的响应差异。据了解,这一发现可应用到天然林的恢复实践和管理中。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恢复生态研究组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乔木树种丰富度与减光度呈正向线性关系,当减光度增加10个单位时,增加0.5个树种;灌木物种丰富度与补水量呈正向线性关系,当每平方米添加10升水时,增加0.8个物种。乔木和灌木物种密度与减光度均呈正向线性关系,但总物种、草本物种和藤本物种密度与减光度呈抛物线关系,当减光度分别为70%、45%和27.5%时,最大密度达到79.8株/平方米、39.8株/平方米和5.3株/平方米。此外,除草本物种外,其他生活型物种与供体森林的相似性与减光度和补水量呈正向线性关系。因此,减光和补水显著提高了迁播后土壤中木本幼苗的多样性、密度和相似性,但当减光度分别大于45%和27.5%时,草本植物和藤本植物的密度显著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