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2月23日 星期日
第05版:生态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0年02月23日 星期日
红河谷山地未来生态扶贫创新中心
用创新科技“圆”绿色之梦

    “这里种‘一帘幽梦’,那里种百香果,还有这里种剑麻……”近日,记者随红河县山地未来生态扶贫创新中心的科学家驱车来到红河县,沟壑纵横、寸草不生的干热河谷里,创新中心的片片绿意格外惹眼,青瓦白墙的办公用房点缀在苍翠之间。

    创新中心工作人员郭建伟正忙着安排办公区的绿化工作,他笑着解释:“‘一帘幽梦’是一种葡萄科白粉藤属多年生常绿蔓性草质藤本植物,我们要用创新科技在红河谷造一个绿色梦。”创新中心基地负责人罗泽文接过话茬,“来,我开车带你们看看3300亩的绿色希望之山。”

    车子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行驶,同行的还有两位“80后”小伙子,他们的研究工作都是和虫打交道:钟健正在研究资源昆虫的创新利用,郭建伟目前研究的是植物内生菌和抗病机制。钟健拿出手机打开一个视频:“你看,这就是我在创新中心研究的黑水虻。”记者忙把头凑过去看,只见密密麻麻的黑水虻正在“享用”饲料——餐厨垃圾,黑水虻食用垃圾后能产出肥料。

    “你好!样样好!”听说记者想采访自己,来自埃塞俄比亚的中国农科院在读博士“麦子”亲切地跟大家打招呼。这位身高一米八的小伙子微笑着,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他和小伙伴正在铲草,忙着完成从山西引进的奶山羊的饲料加工工作。“我的专业是动物营养学,来这里工作两个多月了,每天都和各种草打交道。你看,这是王草,又名巨菌草,这是牛角瓜的枝叶……对了,我老家也有牛角瓜哦!还有药用价值呢。”“麦子”说,“我们用新配方制作的青贮饲料,是饲养家畜的上好饲料。今年6月毕业回国后,我要利用所学的知识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

    在创新中心的主要项目基地,记者见到了昆虫、菌子等,样样稀奇。“目前,山外正在建设基地。”罗泽文介绍,红河谷土地退化与石漠化严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员、世界农用林业中心首席科学家许建初带领的国际科学家团队与红河县政府合作,于2019年10月创建了红河谷山地未来生态扶贫创新中心,双方将合力为我国山地生态治理和修复进行创新探索,同时,发掘山地生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引领种质资源创新,构建农林复合系统,示范农林复合循环经济,通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造福当地百姓。

    本报记者 李吒 储东华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