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各行业复工复产,我省出租车、旅游汽车企业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想办法、出实招,发挥行业层级管理的优势,思考新技术的应用,提升行业服务和公共防疫能力,努力让出行更便利、更安心。 层级管理有优势 凭借着在业务培训、司机招募、安全管理等方面常年积累的经验,以及行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运营企业等层级管理的优势,我省出租汽车行业应对迅速、积极。昆明市出租汽车管理局介绍,昆明市出租汽车行业第一时间部署疫情联防联控工作。同时,自1月24日至今,昆明市内日均有2000余辆出租汽车上路营运,满足乘客出行需求。 2月20日清晨,昆明街道上车辆、行人还很少,但云南世博出租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世博出租车公司)内已是一片紧张忙碌的景象。 一辆辆出租车陆续来到公司集中消毒,驾驶员检测体温、领取口罩等工作也在有序开展。“昆明市的公交、地铁还没有完全恢复,出租车成为保障人们复工复产出行的重要工具。”世博出租车公司党支部书记张林2月20日接受采访时说,他们积极采取措施,一方面做好疫情防控,一方面保障服务。 为了满足大众出行需求,目前,世博出租车公司有约500辆出租车在为乘客提供服务。这些出租车每天都要进行定点集中消毒,运营过程中保持“一客一消毒”,让乘客和驾驶员安全出行。 随着各行各业陆续复工复产,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的人流量逐步增加。世博出租车公司自春节期间已成立党员驾驶员疫情防控先锋队,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昆明火车站、昆明南站等区域提供消毒液流动补给、宣传引导出租车驾驶员加强安全运营意识,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持续开展。 张林介绍,对于云南省及昆明市“所有公共场所均实行扫码出入制度”的要求,他们积极响应,要求驾驶员完成“云南抗疫情”小程序注册认证及二维码生成打印,并在运营中实行乘客扫码登记乘车,便利出行服务,也落实疫情追溯要求。 智慧出行保安全 轻点手机,查看周边的人流聚集地;通过地图类应用程序,了解安全的出行方案……近期,一系列高科技应用帮助复工复产的人员安心踏出家门,回到工作岗位。 疫情过后的发展,云南出行行业、旅游行业从业者也有了关于技术、产品开发的更多思考。 云南世博出租车公司通过GPS系统保持对运营出租车的监控,了解车辆行驶线路,对驾驶员开展及时的出行提醒。 “此前,公司所有营运车辆都已安装4G视频设备,公司通过监控平台可以及时观察乘车人员是否按要求佩戴口罩及系好安全带。”云南旅游汽车有限公司昆明战区公司是省政府公务用车出行保障服务平台、昆明市政府公务用车出行服务供应商、“一部手机游云南”线下出行服务商。该公司总经理李仲佳表示,疫情结束后,公司计划适时引入5G技术,实现包括驾驶员危险行为预警管理、乘客体温监测等更多功能,同时加快布局“一部手机游云南”线下交通出行服务在我省16州(市)的服务网络,为入滇游客和云南本地居民提供更安全、便捷、优质的交通出行服务,也为云南旅游行业的更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暨中国旅游研究院昆明分院副院长蒙睿认为,相关管理部门、出租车及旅游汽车企业应对疫情的举措既保障了乘客疫期的用车安全,又体现了对驾乘人员的关爱和保护。相关做法和措施在疫情结束后也可以推广应用到游客服务领域,为文旅产业疫后恢复发展奠定科学、有效防治的基础,助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健康生活目的地牌”。 “安全、健康,应是以出租车为代表的文旅服务行业未来运营时的关键词。”在蒙睿看来,之后如何把科技成果、疫情期间的联防联控机制应用到服务业中,是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出租车为例,可考虑将车内作为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提供旅客上车体温自动提示等信息,出现体温报警后,通过车联网上传联防联控平台后作出处置。 站在旅游从业者的角度,昆明市旅行社行业协会会长朱伯威也有关于出行产品的新思考。他认为,旅行社应有“旅行”服务观念,在疫情结束后重新对现有产品和线路进行梳理,针对入滇客源来源地、年龄、旅行时间和需求进行产品优化和开发。他举例,目前团队有小型化、个性化、私家化的特点,小型的团队出游,将需要多元化的出行产品开发,对应不同类型、不同座位数车辆的新需求。 他建议,旅行社可思考如何为游客提供交通等重点节点的服务,而不必拘泥于全包式的服务。此外,要让不同车型成为合法的旅游运营车辆,还需要政府部门的协调和支持,出台相关法规引导和规范企业发展。 本报记者 韩成圆 李恒强 刘子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