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疫情当前,手机成了“新农具”。有的地区推出了一系列“无接触种地”新举措,为广大农业生产主体提供免费线上服务,并开启了“线上春耕”新模式。比如,一位农民种植的15亩土豆,往年的时候都是采用人工种植,得用十多个人、七八天时间,现在使用了种植机械,从施肥到播种,在疫情期间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减少了劳动者的相互接触,还节省了时间。 以往春耕生产的时候,需要农技人员上门指导,在田间地头为农民搞好服务。这种“面对面”的服务模式固然更接地气,但也因为各地农技人员数量有限,而导致服务的滞后,到这个村就不能到那个村,农技人员忙得团团转。而在疫情期间,一些参与春耕生产的农民也十分担心:集体下地干活,即使戴着口罩,是否仍有安全隐患?而采用线上服务之后就消除了顾虑,而且一名科技人员可以服务很多群体,农民在种地时遇到的难题,也能够很快得到线上解答。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告别传统的种地模式、习惯,各地应努力创造条件采用新技术、新科技,以减少人工数量、扩大科技含量。尤其是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发展是一道摆在所有地区面前的考题,更需要多些“无接触种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