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 弥渡县在全县933个自然村 1215个村民小组中全面推行村民自治工作 共推选产生村(居)民理事会789个,监事会758个 初春的早晨,阳光透过薄雾斜斜地洒向大地,弥渡县寅街镇永丰村被金色的油菜花环抱着,一幢幢青瓦白墙的民居若隐若现,宽阔平坦的进村干道如银带般镶嵌在村庄,在轿车、摩托车的穿梭中,村庄更显生机与活力。 永丰村委会下辖4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2014年,这个弥川坝子上最小的行政村,迈出了以自然村为单元的村民自治步伐。 “2014年8月,我们在全县率先成立了村民自治理事会和监事会。”提起当年的事,永丰村委会党总支书记白汝记忆犹新,“我们在成立了理事会和监事会‘两个会’的同时,也打出了利益和亲情‘两张牌’,现在看来,我们的路走对了,村民的事做好了。” 打出利益牌,就是做大家认可的事、如修路、整治环境卫生,这些大家都看得见、摸得着。而打出亲情牌,就是通过理事会成员去做亲戚邻里工作,用亲情间的“面子”换取全村共同发展的“里子”。 “人心更齐了,邻里间更和谐了,发展内生动力更加足了,环境更加干净整洁了。”永丰村委会席家湾村民理事会理事长韩世忠逐一梳理着近年来村庄的新变化。 新街镇董和村委会大荒地村共65户人家,多年来,“散漫村”是该村的代名词。2016年成立村民自治理事会和监事会后,该村召开村民大会,制定村规民约,从村庄环境卫生入手整治,没几年村庄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尝到村民自治的甜头后,很多村民自觉参与进来,投工投劳修建沟渠10余条2000多米。”理事长张林保感慨万千,4年来,大荒地村相继向上争取项目20余个,投入资金700多万元,硬化村内干道3公里,安装路灯37盏,摄像头29个,大荒地村从昔日的“散漫村”蜕变成为今天的示范村。 2014年以来,弥渡县按照“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的乡村治理目标,在全县933个自然村1215个村民小组中全面推行村民自治工作,共推选产生村(居)民理事会789个,监事会758个,不断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村理事会、监事会、村民代表三个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走出了一条乡村治理的新路子。 本报记者 博达 通讯员 向春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