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沈浩 李汉勇/文 沈浩/图 如何把新冠肺炎疫情给产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非常时期更需积极作为。普洱市作为全国唯一的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需要继续发掘先行先试、大胆创新的发展基因和内生动力,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今年将扎实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 以更大力度、更精准服务助企业共渡难关,危中寻机推动产业升级。 合力破解农产品滞销 “交通管制解除后,物流运输复工。从3月以来草莓的采摘销售恢复正常了,每天外销景洪、澜沧等地。”这些天,思茅区南屏镇曼歇坝村党总支书记绍瑞悬着的心总算落了下来。疫情期间,村里的草莓超过20天无人问津。为此,他每天都在几个本地微信群里发布信息推销村里的草莓,但是收效甚微。2月8日,他带着村民进城将新鲜草莓送给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再到城区超市、农贸市场、小区水果摊等地联系销路。 曼歇坝村草莓种植面积达360余亩,一年下来草莓产量达500吨左右。绍瑞介绍,过去村里的草莓一半是来村里体验草莓采摘的游客买走的,一公斤在30~50元不等;余下的部分批发销售,价格也能在10~20元不等。受疫情影响,这两条销路一度中断。为尽快恢复农产品销售运输通道,普洱市协调统筹推进农超对接、社区直供、整合电商等措施,协调确保农特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畅通,破解农产品因疫情造成的滞销困境。 针对普洱市受疫情影响部分农特产品出现滞销问题,2月7日,普洱市政府临时制定了在疫情防控期间促进农特产品销售的相关政策,银企高效联动,政府给予贷款贴息支持。由普洱市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取得银行授信5000万元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应急贷款,采购因疫情影响造成滞销、急需销售的涉农中小微企业农产品,农业、商务、扶贫等部门积极配合支持,调查梳理供需数据,重点摸清滞销农特产品种类及产品存量情况。加强和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沟通对接,尽快签订合作协议,建立长期长效合作关系,打造销售“直通车”。 在加大对外销售的同时,部分企业积极调整销售措施,加强本地市场的培育。复工复产后,景东彝族自治县锦屏镇前所村种植的香菇开始进入市场。据了解,以前,采收的香菇将经过冷藏和包装后销往上海、浙江等地。现在,基地里的香菇转身走向了当地老百姓的餐桌。农产品运输开通绿色通道后,产品销往大理周边城市,价格也较往年上升。香菇基地负责人马洪有介绍:“现在加大了对当地超市的供应,还有周边的市场,一天产量大约五六百公斤,价格比往年还高一点。” 优势产业下好“先手棋” 位于普洱市思茅区木乃河工业园区的普洱雀巢咖啡中心,杯测人员正闻香打分评级。从2月18日正式复工后,咖农前来交售咖啡时,除了咖啡要进行严格的杯测评估外,对咖农也要进行严格的健康检查评估。杯测、等候、卸货,一袋袋符合采购标准的普洱咖啡进入中心仓库,复工后普洱雀巢咖啡中心继续执行原计划1.2万吨的咖啡豆采购量不变。 复工复产将有效降低雀巢公司咖啡采购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因疫情带来的影响。中心负责人王海介绍,原计划春节收假后继续采购,因疫情影响,采购时间中断了半个多月。中心复工采购后,进一步稳定了咖啡行业复工复产信心。 定向施策,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复工,带动整个行业全面恢复。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天梅说:“我们发挥部门职能优势,‘一企一策’做好跟踪服务,全力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用工、原材料、资金、运输等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保障企业实现正常运转,把损失减到最低。” 疫情后,咖啡价格一度走低,普洱市推广咖啡生豆目标价格保险,政府补贴保费面向全市咖农,计划全市实施目标为1万吨。“万吨咖啡,助推产业”的咖啡生豆目标价格保险,为咖农咖企咖商的加工、生产、销售提供保障。同时,针对疫情影响物流运输无法及时付运问题,位于普洱市的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推出了咖啡仓储费减免的优惠,为客户减免30天产品恒温恒湿标准仓库仓储管理费,最大程度帮助客户降低成本。 面对疫情带来的系列问题,普洱市加快推进茶叶、咖啡、生物医药等生态绿色优势产业全力抢跑,思茅区依托国家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建设,全力保障茶叶生产,减少茶农损失,逆势推动茶产业转危为机、转型升级,确保疫情不阻茶飘香。3月初,位于普洱市区北部的茶叶交易市场正式复市,每天上午茶农客商络绎不绝,春茶交易正在迅速回暖。 文旅康养转型促发展 乐跑太阳河,畅快“森”呼吸。3月8日,普洱太阳河森林公园举行山地健康乐跑,这是疫情以来景区复工后策划的第一场游园活动,得到众多普洱市民和游客积极响应报名参加体验。 以森林康养为主题的普洱太阳河森林公园景区复工后进一步瞄准大健康产业,更加注重疫后疗愈方向的森林康养产品开发,“此次疫情对我们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转危为机的关键是加速对康养旅游产品的迭代与升级。”公司副总经理王明霞介绍,景区结合旅游市场新变化,已推出了“疫后疗愈 森林康养”年卡套餐,包含年内无限入园、酒店优惠等。 从2月21日复工迎客首日至今,随着促销产品的开发推介,景区客流量正逐步回升,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原始森林栈道,感受大自然的纯净,与小熊猫、犀牛等野生动物嬉戏互动,森林体验师带着大家一起加入“森林呼吸”运动中。据悉,湄公河旅游集团旗下全部景区将全年向全国医务工作者实行免门票优惠。 文化旅游行业受疫情影响严重,疫情爆发以来普洱全市星级酒店每天的入住率不到6%,而往年春节期间的入住率平均保持在90%以上,其余业态全部处于停业状态。据行业调查,全市17家A级景区平均每天共损失约50万元,全市近900家文旅企业平均每天共损失约2500万元。 复工迎客、重新出发,把失去的效益追回来。普洱市文旅部门突出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做好服务保障,有序推进文化旅游行业复工复产,研究出台行之有效的行业激励措施,支持文旅企业探索丰富业态、拓展市场、强化营销等转型举措,促进全市文化和旅游业全面复兴,实行市文化和旅游局班子成员联系挂钩县(区)、重点企业及重点项目工作制度,确保抗疫情和保发展“两手抓、两不误”。 目前,全市17家A级景区复工14家,46家星级饭店复工38家,已为22家旅游企业退还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476万元。下一步全市文化和旅游部门重点工作就是帮扶全市文旅企业从“寒冬期”走出来,尽快振兴文化旅游业。加快实施《普洱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2020-2022)行动计划》,从旅游产品打造、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智慧化等领域全面升级发展。 深化服务激发企业活力 “全方位全覆盖对规上工业企业进行挂钩包保,下沉一线服务全市2000余户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最大限度降低企业成本,普洱市工信局副局长郝亮说。 他介绍,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国家、省、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普洱市工信局组成了4个工作组,挂钩联系10县(区)158户规上工业企业和成长型中小企业,全面收集企业复工复产问题清单,积极协调帮助企业解决融资、贴息、技改补贴等困难问题,为企业复工复产创造条件。 “企业复工复产只是开始,要恢复到疫前水平,还有很多困难要解决,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实。”郝亮说,将继续做好供需监测分析,切实抓好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保障。积极与金融、人社等部门加强协调联动,推动企业融资、用工优惠政策落实,优化银政企对接融资流程,组织申报重点保障企业贷款需求384亿元,申报省级稳增长中小企业贷款需求372亿元。 普洱市提出抓企业就是抓产业、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大局服务发展的理念,全市各地各部门强化协调联动,在财税、金融、社保等方面出台举措,精准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帮助小微企业共渡难关。 普洱市税务局就强化税收服务和政策落实,提出10条措施大力支持受疫情影响的行业企业。利用增值税发票数据覆盖面广、及时性强、颗粒度细的优势,组建团队持续动态做好经济税收监测,深入分析全市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和经济运行动态,形成报告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复工复产情况及意见建议,全力为地方党委、政府作出决策支持。 普洱市委确定今年深化“企业服务年”行动,因地制宜出台服务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具体措施,实行专班专人专策,“一对一”定点包保,主动上门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原材料供应、资金、用工、物流等生产要素保障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全力支持企业全面复工复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