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带领的队伍治愈了96岁高龄的新冠肺炎患者;他带着他的团队,最早实现了咸宁县区(通山)的“清零”。他,就是被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的何建林。 活泼的“大男孩” 何建林是云南省对口支援湖北省云南医疗队通山分队的队长(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也是医疗队的“活宝“。性格活泼的他,总是能够很好地活跃起医院里沉闷的气氛。在给同事的防护服做标记时,他口中说“我给你写的是通山医院”,却悄悄在其背上写下“小锅米线”。采访中,他时不时会蹦出几个英文单词,还顺带给记者安利“美剧”。当记者问他,视频远程培训的时候会不会戴口罩,他说,嗯,其实病毒应该不会通过网络信号来传播…… 作为队长,何建林几乎每天都要到病房中查看患者情况。由于咸宁通山话和昆明话差别很大,而且很多患者还有其他地方口音,和患者沟通成了很大的障碍。 何建林说,记得有位老太太,说话方言偏江西口音,我们双方互相听不懂对方说话。一开始,老太太很焦躁。通过细心观察,发现老太太信佛,联想到自己很久以前曾看过的《心经》,灵机一动,循着记忆念了几句,老太太一下子态度就转变了。何建林把这种病房中的聊天叫“话疗”。在通山这一个多月中,何建林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频频把“话疗”用在其中,收效非常明显。 何建林总是说,多笑笑也可以“理疗”一下自己。他说的“理疗”就是自我的心理疏导。很多医护人员自己就是半个“心理医生”,需要用阳光的心态,用欢乐的笑声来调节自己。工作干完出了病房之后,何建林都是自己找点乐趣来自我调节。 用“清零”来犒劳自己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通山的疫情没有再新增,控制得也比较平稳,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说起这些,何建林显然是骄傲的。3月8日,随着最后6名患者治愈出院,通山县已确诊的84名患者全部治愈,全部“清零”。这个成绩的得来不容易,云南和通山两地的医护人员在背后的付出,或许很难为外人所了解。 1月28日,何建林带领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6名医生、9名护士驰援通山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他的15人小分队年龄跨度很大,既有“90后”,也有“60后”,大家拧成一股绳,只想着把手上的事情做好。 通山“清零”之后,帮助当地医疗系统提升做远程培训是何建林的主要工作。他给记者看了3月9日这天他的行程:早上7点半给大家安排早餐,8点组织所有人排队交手机,将这段时间手机里的照片和视频移出来做个合集,9点在医院签病历,10点半弄企业微信,准备远程培训,11点接受当地企业家的慰问,12点半去咸宁拉物资,下午3点半拉回物资后直接去敬老院发放,5点组织队员们锻炼身体,晚饭后做培训的PPT…… 作为在临床一线干了18年的医生,眼看着这场疫战即将胜利,何建林显得很平静。他说,坚持到最后,才是真正的勇者。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李荣 杨峥 发自湖北咸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