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鑫龙)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从2014年在云南率先开展植入脑起搏器(DBS)手术以来,目前已完成200余例手术,开展此类手术数量省内领先。目前,国产和进口的脑起搏器已纳入省市医保,缓解了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让越来越多帕金森患者受益。 “国内权威机构统计,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病的发病率为1.7%。据此推算,目前国内帕金森病患者已超过300万名,云南有超过10万名帕金森病患者。”昆医大附二院神经外科二病区主任医师赵宁辉说,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导致患者逐渐丧失自主行动能力。以中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年龄越大,患病的风险越高。其主要症状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就是平常所见的手抖、手部呈现搓丸式动作等;肌肉僵直,帕金森病患者的肢体和躯体通常都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很僵硬,初期感到某一肢体运动不灵活,有僵硬感,并逐渐加重,甚至做一些日常生活的动作都有困难;如果拿起患者的胳膊或腿,帮助他活动关节,会明显感到他的肢体僵硬,活动其关节很困难;再者就是运动迟缓,如解系鞋带、扣纽扣等动作变得比以前缓慢许多,或者根本不能顺利完成。此外,字越写越小的“小写症”“面具脸”也是其主要症状表现之一。 “帕金森病的治疗手段都是控制症状。早期一般使用药物来控制,到中后期,可以采用外科手术进行干预,即植入脑起搏器。这样可以大大减缓症状,让患者能够独立生活,且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赵宁辉表示,脑起搏器手术就是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细微电极发射电脉冲刺激脑内核团,进而达到控制患者症状的目的。其植入体内的部件不会与身体发生排异反应,也不会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经过20年的发展,脑起搏器手术已成为帕金森病的首选外科疗法,全球已有超过15万名患者受益于该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