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 今年,我省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重点有哪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采取了什么措施?如何合理使用口罩?3月19日,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锦林率队做客“金色热线”,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解答。 多措并举 严监管强服务护民生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省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重点有哪些? “2019年是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深化机构改革,全面履职的第一年。这一年来,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立足新职能、新定位,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市场营商环境,严守质量安全底线,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积极推进各项发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锦林表示,2020年,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将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本任务,聚焦职责使命,聚力改革创新。 “2020年,全省市场监管部门要从六个方面来开展市场监管的重点工作,突出‘123456’工作重点,积极推进市场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张锦林介绍,“1”就是把握“一个主题”,即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十三五”目标任务这个主题,切实履行好市场监管职能职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守住安全底线、增添发展成色、营造良好环境;“2”就是推动“两大战略”,即推动质量强省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实施;“3”就是营造“三大环境”,即着力营造便捷高效的准入环境、规范有序的竞争环境、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4”就是守住“四大底线”,即严守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和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底线;“5”就是推进“五项建设”,即积极推进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市场监管法治建设、监管创新机制建设、技术保障能力建设和基层规范化建设;“6”就是开展“六项行动”,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结合云南实际,以问题为导向,集中资源力量,实施“靶向”整治,重点开展农村地区散装白酒等食品安全综合治理行动、地方特色食品放心消费行动、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安全整治行动、重要工业品质量安全整治行动、公用事业及民生领域价费和不正当竞争执法行动、促进地理标志运用行动,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 靠前服务 助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中,市场监管部门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张锦林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坚决落实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稳定经济运行22条措施的意见》和《市场监管总局 国家药监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复工复产十条》精神,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作用,出台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措施》,不断强化服务扶持力度,积极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抗击疫情市场监管部门在行动,助力复工复产市场监管部门也责无旁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战略发展处处长张志刚介绍,省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全链条监管、全过程服务”的职能优势,推动形成“1+5+1”系列政策服务措施,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1+5+1”系列政策服务措施包括,1个总体措施:围绕云南省市场监管局、云南省药品监管局联合下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措施》,形成24条务实措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5个方面配套措施:在服务个体工商户、优化审批服务、优化知识产权、加强安全生产、支持医用防控物资和药品生产企业5个方面有14个配套文件;1项推动措施:在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开展“进企业下基层、解难题送服务”行动,进企业、进个体工商户、进市场,实行面对面指导,点对点服务。 张志刚表示,具体说来,全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一是坚持精准施策,强化服务支撑,结合我省实际,推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应办尽办,支持重点企业复工复产,优化监管和技术服务,推行落实减免、助力融资措施,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二是加强协调保障,主动靠前服务。比如省市场监管局对某企业改造生产线生产消毒液增加经营范围实行“容缺办理”,企业当场就拿到了增项后的营业执照。省药监局通过“应急审批”“先生产后审批”方式,向某企业颁发了我省首张医用防护服《医疗器械注册证》等;三是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确保复工复产安全有序。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检验检测机构加强隐患排查,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开展特种设备投运前全面检查,做到“不安全、不生产”,严防复工复产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在加强防疫用品价格监管方面,及时召集省内口罩生产企业、医药销售企业召开提醒告诫会,引导经营者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加强价格自律,依法诚信经营。 张志刚直言,全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要进企业、下基层、解难题、送服务,面对面指导,点对点服务,真正把各项措施抓实抓细,助力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强监管 科学合理地使用口罩 “疫情期间,作为个人卫生防护的‘第一道防线’,佩戴口罩十分重要,应如何选用口罩?遇到质量问题怎么投诉?”网友咨询。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处处长冯勇介绍,目前口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医用口罩,另外一类是非医用口罩。医用口罩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又分三类:一是医用防护口罩,二是医用外科口罩,三是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医用口罩国家标准有两个,一个是GB2626-2006,也就是KN95口罩,适用于防护各类颗粒物,防护效果优于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另外一种是GB/T 32610-2016,也就是日常防护型口罩,这种口罩比较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空气污染环境下滤除颗粒物时佩戴。 冯勇表示,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口罩分类使用推荐意见,可按五类风险使用口罩:第一类针对高风险的暴露人群,建议使用医用防护口罩,推荐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及确诊患者转移时佩戴;第二类是较高风险的人群,比如急诊科、门诊的医务人员可以使用符合KN95以上的防护口罩;第三类针对中等风险的暴露人群,比如说在一些人员密集场所,机场、车站、餐厅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第四类针对较低风险暴露人群,比如市民平时去超市、商场、室内办公,建议佩戴一次性口罩;第五类针对低风险人群,比如在户外或者通风比较好的场所时,就可以用非医用口罩。 冯勇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口罩时要注意查看标识,遇到不达标的不合格产品,可以通过12315热线进行投诉。疫情期间,市场监管部门加强了值班值守工作,保证12315热线畅通,及时回应消费者关切,对涉及口罩、酒精、消毒液、生鲜蔬菜等价格类和制售假冒伪劣疫情防控用品类的投诉举报,严格按照12315工作流程,第一时间将投诉举报信息分转到一线办案机构,切实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本报记者 李翕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