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3月25日 星期三
第08版:专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0年03月25日 星期三
阳宗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奋力开创文旅融合新局面




    近年来,阳宗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理念,从产品项目、市场、服务等方面着手,立足自身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开拓思路、精准施策、深挖文化特色亮点,打造精品文旅项目,在实践中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最佳连接点,改善了人文资源挖掘开发不够深入、产业资源利用不够充分的局面,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向纵深发展,实现文旅“1+1>2”的聚合效应。

    文旅产业积极向好发展,推进旅游业迈上了新台阶。据统计,全区旅游接待人数从2010年的55.6万人次,增长至2019年的360.2万人次,旅游收入从2010年的2.7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7.6亿元,均实现近6倍增长。

    在人文资源上找灵感

    ——以保护活化与特色挖掘为抓手 厚培文化土壤

    阳宗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历史人文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但由于挖掘开发不够充分,文化设施与旅游业结合不紧密,文旅融合缺乏方向与契合点。为用好阳宗海“一山一水一汤一戏”的独特资源,凸显文化特色,促进旅游业稳步发展,打造拥有高美誉度与高知名度的文旅品牌,阳宗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一方面对辖区内文物、非遗文化加强管理保护及活化利用,为扎实推进文旅产业长远发展筑牢文化资源基石。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关索戏、滇越铁路、飞虎队远东疗养基地等文化元素,通过开展文化活动、探索新型文旅产品等多重方式,培育新兴旅游业态,助推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商品。

    ——加强文物保护与管理力度,促进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建立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文物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与联席单位签订3年责任书;与22家文物保护单位管理使用责任人和镇(街道)文广中心签订了《文物“四防”安全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文物管理使用者和监管单位的责任,强化了责任意识;开展文物安全检查,出动89人次对辖区文物进行安全、消防检查46次,排除了文物消防安全隐患82个,并对10家存在安全隐患问题责任单位督促进行限期整改。

    ——加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宣传,突出文化旅游亮点。拨付专项资金对“阳宗大香会”进行数字化信息采集,利用科技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拨付专项资金对七甸街道市级非遗板凳龙、棒鼓舞进行培训及宣传,邀请艺术学院教师对非遗人员进行培训,将舞蹈动作、音乐进行重新编排整合,让板凳龙、棒鼓舞更具表演看点;对区级非遗项目申报市级非遗进行部署动员,申请拟将区级非遗七甸大饼、汤池粗糠宝申报为市级非遗,加强传承与宣传,提升区域内非遗文化知名度;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村(社区)活动:阳宗关索戏全年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进乡村活动,并不定期在辖区各地进行演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板凳龙、棒鼓舞等非遗节目在“六一”儿童节期间为辖区儿童带来了文化盛宴,让孩子从小了解非遗文化魅力;全年开展非遗宣传活动,发放非遗传承宣传资料2000余份。

    ——立足自身文化资源优势,提升旅游文化品位。从文化、旅游、文物融合发展的角度,充分挖掘关索戏、滇越铁路、飞虎队远东疗养基地等文化元素,用好阳宗海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同时,鼓励各旅游项目开发标志性旅游商品,不断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商品,丰富旅游产品种类与内涵。

    ——创新方式,建设多重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文旅产品。继续挖掘区域内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宗教文化、现代时尚文化,通过与企业联动的方式,形成新合力,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积极推动印象阳宗海实景演艺中心建设,融合创意文化、时尚文化和现代艺术,聚集文化艺术品创作、展示、购物业态,通过实景演艺,带动周边人气。

    ——积极构思文化衍生品。以关索戏为基础,通过加工提炼,开发适合大众审美的、体现传统文化的剧种,在各剧场中演出,丰富旅游活动;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将汤池木雕、关索戏面具、传统刺绣、竹编等研发生产成旅游商品);文化元素创意物质化(通过提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文化元素,结合文化创意,将非物质文化创意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城市文化景观、文化小品等。

    ——征集文创产品创意。精心策划全区第一届旅游文创产品创意大赛,面向社会征集能代表阳宗海旅游文化、民族文化、产业特色等元素,具有观赏价值、纪念意义,能成为代表阳宗海的伴手礼或具有宣传价值的高质量文创产品。该活动最终引起强烈反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产业资源上寻突破

    ——以精品项目为支撑 激发市场活力

    要促进文旅产业发展“升级版”并迸发出超强吸引力、向心力和品牌力,文旅产品的创新开发成为关键。如何做?阳宗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将从产业资源上寻求突破,打造产业融合精品项目,塑造区域品牌。除了春城湖畔度假村、柏联温泉、华侨城温泉水公园、汤池温泉等广为人知的较成熟项目,度假区积极开辟新领域,寻找农业文化、田园文化与旅游业融合的突破口。

    为此,阳宗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投资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向此类高成长文旅项目投入,为阳宗海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资金保障。同时,通过商洽会、国际旅游交易会等活动开展招商推介,引进了一批有实力的企业,致力于打造一批有特色的文旅精品项目,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增强区域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其中,梁王山现代农业公园项目和南国山花园区便是突出代表。

    “一山观四海、万亩大田园、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这是梁王山现代农业公园项目规划建设的意境。该项目规划面积超100平方公里,围绕以科技引领、多元业态、示范带动为发展要求,采取政策集成、项目集成、技术集成、科技集成的方式,建成一批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运作市场化的现代农业项目,把梁王山现代农业公园打造成高原特色农业的示范区,生态休闲、乡村旅游的体验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样板区,互联网+农业的展示区,成为昆明乃至全省最美田园、最优生态、最具创意的高原特色农业展示窗口、创业高地。目前,园区已形成“一带、一心、三片区”的分布格局。借地势之利,着力打造“空中庭院花卉品种展示园”,展示云南特有的八大名花以及高端鲜切花产品。同时,引进适合未来城市美化所需的花卉品种,打造最受瞩目的鲜花小镇。为扩大游客群体,园区特推出亲子自然教育项目,建立博物旅行学院、微型博物馆等寓教于乐的设施,打造品质优良的自然教育基地,让城市的孩子走进自然的殿堂。此外,园区依托农大建立科技农业基地,大力引进院士资源,开展富有前瞻性的农业科技生态研究和先进的农业技术尝试,建立植物工厂、未来农场,发展云南特色的中草药和蔬菜种植基地,引入创新科技,打造种业博览会和综合康养医养基地。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1.8417亿元,2020年计划投资3亿元。现已引进招商引资20家企业,其中阿盖公主乡村文创园、褚橙庄园、景然植物园、种业小镇、鑫海汇玫瑰庄园、云南滇香国色牡丹园等项目已开工建设。

    一望无垠花似海,万紫千红总是春,以此来形容自成体系且特色鲜明的南国山花园区再贴切不过。该项目规划面积达1200亩,自2012年12月开工建设以来,完成了道路、雨水收集、精确施肥、滴灌灌溉系统及1000余亩的土地整理工程和花卉种植,并带动了3436户农户及部分企业从事鲜切花种植。目前,南国山花园区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玫瑰谷——世界玫瑰花朝圣地。玫瑰谷规划面积近200亩,种植玫瑰9类1000多个品种,其中自主知识产权品种39种。玫瑰谷集种质资源收集、新品种选育、不同用途的新技术实验示范、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为一体。二是绣球花海——绣球花品种资源及育种基地。2019年申请绣球新品种16个,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商品鲜切花生产基地。三是荒山变花园——种质资源花卉试验基地。目前,南半球木本花卉已自南非、澳大利亚引进6科16属共100余种。

    接下来,为扎实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阳宗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将继续支持和引导环湖项目的转型升级,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问题为导向,及时协调解决重点旅游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使项目早日转型成功、早日投入运营。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