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季征)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团队发表了云南梧桐相关研究成果,为重新评估其濒危等级、做好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云南梧桐是认为已经灭绝后又发现的金沙江干热干暖河谷特有濒危植物。1998年,世界保护联盟宣布云南梧桐野外灭绝。1999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认为其野外灭绝,失去保护的必要。2017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团队孙卫邦研究组发现了云南梧桐在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和元谋县的两个分布点。
2018年至2019年,科研人员针对云南梧桐的灭绝历史、分布现状、种群结构和更新特性进行了两次调查,结果显示,人为干扰导致了20世纪80年代云南梧桐数量的急剧下降;云南梧桐现存6个居群,14个分布点,约4000株植株,种群的更新能力普遍较差;云南梧桐有69.53%的植株发生萌蘖,萌蘖可以促进云南梧桐的更新,但不能改变其种群衰退的趋势;放牧可能是导致云南梧桐幼苗和幼树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根据世界保护联盟标准,由于云南梧桐地理分布十分狭窄、人为干扰严重,种群数量和占有面积未来很可能继续下降。科研人员提出,云南梧桐符合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标准和特点,应评为易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