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中 疫情期间,封城封路又封村,很多人都不得不“宅”在家中,开始了长达两个多月远离自在消费的日子。本来,解封之后,正常消费应成常态,可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不少消费者却受到“报复性消费”的蛊惑,做出了一些匪夷所思的举动:有人一次下单77杯奶茶,有人点了一本菜单的外卖,有人一口气买了50支口红,还有人一下子就抢购了一年的米面。 所谓“报复性消费”,是指在某个特殊时期或场合限制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一旦开禁之后,有人放开欲望进行过度消费的行为。但很难想象,有人一下子买那么多东西,何时能消费完。这种盲目消费只是一种心理上的暂时满足,并不能抵消那些特殊日子被封闭掉的时光。并且,“报复性消费”很容易在不知不觉间透支自己的积蓄,等到入不敷出才想起要节制就迟了。 其实,经过这场疫情,很多人的价值观念都在发生质的变化,如果说以前关注的焦点是权力、财富和名气,现在更关注的则是内心的充盈和对生命的敬畏,并开始崇尚“极简生活”,至于所谓的“报复性消费”,早已经淡出了他们的视线。 作为新时代的消费者,实在没必要受“报复性消费”的蛊惑,与其逞一时之气图片刻之快,还不如把心思放在内心的修为上。疫情已经过去,生活又充满阳光,享受生活不在于消费多少,而在于心灵的宁静充实。作为相关部门,也应做好疫情前后的心理沟通,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健康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