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4月16日 星期四
第08版:魅力大理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0年04月16日 星期四
致富故事
“金果果”绿了荒坡富了民

    4月11日,永平县厂街乡杨柳树村象山枇杷地里,果农王正明摘下今年的最后一篮枇杷。这些枇杷将销往省外,一年下来他能收入近60万元。

    “这一片原来是荒坡地,国家政策支持投入了很多资金,党员带头种枇杷,让我们有收入还可以把荒坡变绿,枇杷真是名副其实的‘金果果’。”王正明开心地说。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近年来,厂街乡围绕全县打造特色产业基地目标,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典型带路、形成特色”的思路,坚持打造“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发展枇杷种植产业,党员率先在荒坡地示范种植枇杷260亩。初见成效后,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党员示范户+农户”运作模式,不断扩大种植面积,扩宽销售渠道。县乡村三级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受财政部云南监管局定点帮扶,建成提水泵一座及冷库一间。利用县级下达相关项目资金,改善蓄水池和管道建设、发放有机肥、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解决枇杷灌溉、提质和后续冷藏储存问题。

    特色产业搭建起“扶贫、扶志、扶智”的重要平台,实现就近就业,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建档立卡贫困户张智华发展枇杷19亩,通过科学管理,今年枇杷收入1万多元。

    如今,厂街乡杨柳树村“一村一品”产业已初步形成并逐步带动周边种植枇杷,昔日象山荒坡已成为农户1961亩“绿色银行”,今年全村枇杷产值达200万元。 

    本报记者 黄兴能  通讯员 解淑清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