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薇薇 春回大地,复工复产正当其时。不久前,支付宝通过对全国小店经济的持续监测发现,小店复工率最高的十大街区中,我省的昆明斗南花卉市场、昆明新螺蛳湾国际商贸城、昆明南屏步行街3个街区上榜。数据显示,利用数字化工具最先复工、甚至从未停工的社区商圈往往回暖最好,而这3个街区的上榜,恰恰与云南最早利用健康码进行精准复工密不可分。 经过大数据的监测发现,受疫情影响,通过社区无人零售、无接触配送等数字手段经营的社区小店,往往成为辖区内复工复产的“领跑者”。而在一些传统的商业街区,或是步行街的背街背巷,数字化工具也在为商圈小店的复工复产保驾护航。然而,传统商业模式向数字化的转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很多小店向数字化融合转型的道路上,“不会转”“不能转”以及“不敢转”这3大难题确实存在。“不会转”,指向的是小店们的转型能力,尝试数字化的转型之后,经营者要么不善于运用数字化的工具运营操作,要么因噎废食,3分钟热度不行就立马放弃;“不能转”则指向的是一些平台设置的进驻门槛和协议分成较高,这会让一些现金流堪忧的小店望而却步;“不敢转”,则是数字化转型之后,势必会有一个适应期或是瓶颈期,这个时期或长或短,这会把一些小店拒绝在黎明到来之前。 小店的复苏,既有赖经济大环境的整体向暖,也在于数字化转型能否适应水土,但这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全生态的组合发力。比如,一些在线消费服务平台或是外卖平台,能否为小店入驻开出“绿色通道”,适当降低一些入驻门槛;商家服务上,能否有专门面向小店进行技术培训,帮助一些资讯接收较为困难的店主学习运用一定的数字工具,掌握一些线上线下引流的方法;当然,最重要的便是“输血”的通道是否畅通,这决定了小店们能否扛住阵痛,早日找回造血能力。 当然,除了数字化转型这一步之外,小店尤其是此轮疫情遭受重创的餐饮小店,似乎更应该积极观察消费市场、观察人群,抓住疫情给人们消费习惯带来的重大转变,应时而动,相机而行,主动尝试研发创制健康、卫生、安全的饮食产品,更加注重食品制作技术及服务质量的提升改进。比如,很多餐厅的菜品选择,已开始更注重时令节气、崇尚“药食同源”;此外,昆明已有很多餐厅推出半成品外卖服务,多家火锅店也推出了包括配菜在内的锅底外卖,还有很多素食馆开发出了系列素食产品,这些都是行业主动突围的积极尝试。 一场疫情,是在洗牌也是在倒逼行业革命,只有抓住机会,主动修复,才能冲破困境,走出危机。广大小店主们要抱着做事业的心态,不能惧怕暂时的困境期,也不能一味迎合红利期,拥有格局,深耕市场,才能开启明天,行稳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