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春林 黄翘楚) 近年来,临沧市着力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产业、经营“三大体系”,以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为抓手,以提质增效为重点,推动农产业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2019年,全市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288.1亿元,预计实现农业增加值213.19亿元。 为夯实生产基础,推进生产体系建设,临沧通过着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地,以烟水、蔗水等为重点,推进配套工程建设,新增高标准农田14.59万亩、田间沟渠17.86公里、管道65.8公里,建蓄水池94个,有效灌溉保障率达54%。强化科技服务,建成市级和8县(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临翔、凤庆、耿马被列为省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建成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9个、“云药之乡”5个、“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37个、云南省优质种业基地”24家;建立15个试验站点,实施国家和省级产业技术体系13个产业;组建46个专家团队,承担一批国家和省级的试验示范项目,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达18.1万人次,农业科技转化贡献率达57%。强化农业机械装备,坚持农机农艺相结合,全面推进“机器换人”,农机总动力达110.78万千瓦、作业面积435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达48.1%。 同时,以“茶果糖菜”等主导产业为重点,临沧着力推进产业体系建设。粮食稳步增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32.35万亩,预计产量102.58万吨,平均单产提高1个百分点。“茶果糖菜”为主的经济作物提质增效,全市高原特色产业面积2200万亩。休闲农业发展效益初显,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1285户,耿马一根甘蔗“吃干榨尽”联动三产全产业链推动绿色园区建设,凤庆“一县一业”助推产业扶贫,耿马勐永镇被列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目前,全市已推进生产标准化,新批准发布生猪养殖技术、橡胶树丰产栽培技术等地方标准23项;新增“三品一标”登记(认证)97个;累计认证基地面积达898.7万亩;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茶园14.6万亩、有机认证的茶园12.35万亩、雨林认证的茶园4万亩;“临沧坚果”荣获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临沧坚果”获标准化质量管控体系获欧盟认证,47家企业进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平台上线运行。 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件、集体商标4件、中国驰名商标6件、中华老字号1个;评选、表彰并发布市级名茶和绿色农产品共20个、名优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名优农产品创新型工业企业共20个;“临沧普洱茶”成功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7个特色农产品入选上海市对口帮扶地区“百县百品”目录。 2019年,全市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下降1%、1.5%,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2.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0.1%,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8.5%,其中大型规模养殖场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2.42%。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全力抓好草地贪夜蛾防治、非洲猪瘟等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样品快速检测合格率达99%。
|